《与顾章书》原文赏析

  • zhāng
    shū
  • [
    nán
    beǐ
    cháo
    ]
    jūn
  • yuè
    xiè
    bìng
    hái
    luó
  • meí
    zhī
    西
    yǒu
    shí
    mén
    shān
    zhě
    sēn
    zhēng
    xiá
    fēng
    xiàn
    yōu
    xiù
    hán
    yún
    shēn
    cuì
    chán
    yín
    shuǐ
    xiǎng
    yuán
    yīng
    yīng
    xiāng
    mián
    mián
    chéng
    yùn
  • chóng
    yōu
    suì
    shàng
  • xìng
    huā
    piān
    ráo
    zhú
    shí
  • shān
    suǒ
    bàn
  • rén
    zhì
    zhī
    zaī

原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相关标签:山水诗自然写景抒情愉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在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陡峭的山崖与彩云争夺高低,孤立的山峰挡住了阳光;幽深的洞穴中弥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唳,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交织,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一向推崇隐居,于是在那座山上建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很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样的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注释:
去月:上个月。
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谢:告。病:自己的简称。
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众多陡峭的山崖和彩云比高低。森:众多的样子。壁:险峻的山崖。霞:早晚的彩云。
孤峰限日:孤立耸立的高峰遮挡了阳光。限:阻,这里指遮挡。
幽岫:幽深的山洞。
蓄:包含。
翠:绿水。
唳:(鹤)啼叫。
啼:(猿)鸣叫。
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韵:和声。
素:向来,一向。
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幽居:隐居。
遂:就。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宇:房子。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多,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竹米,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可以食用,传说为凤凰的食物。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出产的东西,提供。所资:所需的东西。斯:这。办,具备。
仁智:仁人智士。 《与顾章书》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鲜,这篇赏析主要是对《石门山记》的分析和解读。

《石门山记》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门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托病辞官后归隐的志趣。全文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第一句,作者通过叙事的方式交代了自己上个月归隐的事情。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为什么要归隐,但通过“谢病”和“觅”这两个词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是因为厌恶官场、对政治失望而自愿选择归隐。这为下文作者描写景物的蓄势和张本打下了基础。

第二层从第二句开始一直到最后。这一层主要描绘了石门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归隐后自得其乐的情趣。作者首先交代了石门山的位置,然后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将静态的景物转化为动态的描写,从而展现出石门山山高谷翠的特点。峭壁直立天空,红霞与之相连;孤零零的山峰高高耸立,遮挡太阳;幽邃的山洞里藏着白云;深深的溪谷旁青草丛生,绿树纷披。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赋予石门山生命力,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同时,作者还绘声绘色,将山中描写成一个音乐的世界:溪流淙淙,鸣蝉吟唱,云鹤叫唳,猿猴哀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优美的山林交响曲。作者通过描写山中的各种声音,展示了山高无人的幽静。对于“素重幽居”的作者来说,这个地方自然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地,因此他选择在这里建造房屋。可以看出,作者选择这里作为隐居之地的原因是,高山的幽静与他淡泊宁静的心境相契合。而漫山的菊花和遍地的竹实不仅增添了这份幽静,还通过夸张的描写美化了诗人自己的品格,构成了崇高完美、超然出俗的典型形象。通过自比“仁智者”,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喜爱。总之,这段描写景色的部分是为了表达“归隐”的思想。围绕这一思想,作者展开了对山林的描写。山林是作者隐居的生活环境,作者通过描写和赞美山林,表达了他摆脱官场束缚所获得的自由和隐居的乐趣。整篇文章意境鲜明,情趣盎然。 《与顾章书》赏析详情»

南北朝诗人吴均的照片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出身贫寒,但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

吴均既是历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这是一部记载齐国历史的著作。此外,他还注释了《后汉书》九十卷,为后世研究后汉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除了历史学家的身份,吴均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被收集在《吴均集》二十卷中,可惜这些作品现已失传。

吴均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对于研究南朝梁时期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著作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了解齐国历史和后汉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吴均于520年去世,享年51岁。他的逝世给南朝梁文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猜您喜欢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

南北朝 谢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反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秋夜

南北朝 谢朓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窓轻幔垂,西户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
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别诗二首·其一

南北朝 范云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