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赏析

赏析
却看妻子”表现了诗人回想起妻子的情景,而“漫卷诗书”则表现了诗人准备离开的情景。这两个动作的连续性,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真实、生动。诗人在喜悦之余,也不忘回顾过去的艰辛,感慨万分。然而,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诗人可以回到故乡,与妻子儿女团聚,开始新的生活。这种喜悦之情,如洪水般涌上心头,使得诗人欲罢不能,欲狂欲舞。



第三联以转作合,落脚于“手舞足蹈”。这是诗人喜悦之情的高潮。“手舞足蹈”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欢快之情,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而“欲罢不能”则表现了诗人喜悦之情的强烈程度,使得读者能够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心情。整个第三联,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将诗人的喜悦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联以转作合,落脚于“欲上青天”。这是诗人喜悦之情的最高点。“欲上青天”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他希望能够飞上天空,尽情地享受自由和快乐。这种豪情壮志,使得诗人的喜悦之情达到了极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整首诗以喜悦之情为主线,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将诗人的喜悦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初闻喜讯的惊喜和返乡准备的欢快之情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安史之乱结束和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整首诗情感奔放,充满了喜悦和豪情壮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美好的期望。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正是因为它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豪情壮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美好的期望。


诗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小学古诗思归喜悦最美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