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赏析

  • wén
    guān
    jūn
    shōu
    nán
    beǐ
  • [
    táng
    dài
    ]
  • jiàn
    wài
    zhuàn
    shōu
    beǐ
    chū
    wén
    leì
    mǎn
    shàng
  • què
    kàn
    chóu
    zài
    màn
    juàn
    shī
    shū
    kuáng
  • bái
    fàng
    zòng
    jiǔ
    qīng
    chūn
    zuò
    bàn
    hǎo
    hái
    xiāng
  • cóng
    xiá
    chuān
    穿
    xiá
    biàn
    便
    xià
    xiāng
    yáng
    xiàng
    luò
    yáng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小学古诗思归喜悦最美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忧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Suddenly news from the north of Jizhou reached outside the Jianmen Pass. When I just heard it tears filled my clothes.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Turning back to look at my wife and children there was no trace of sadness. I hastily rolled up my books and poems filled with joy.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The sun shines brightly singing loudly and drinking fine win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beautiful spring scenery I return to my hometown with my wife and children.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In my heart I plan to pass through the Ba Gorge and the Wuxia Gorge and after passing through Xiangyang head straight to Luoyang.

注释:
闻:hear about. 官军:refers to the Tang Dynasty army.
剑外:south of Jianmen Pass here refers to Sichuan.
蓟北:refers to the area of Youzhou and Jizhou in the Tang Dynasty now the northern part of Hebei Province which was the base of the An Lushan Rebellion.
涕:tears.
却看:turn back and look.
妻子:wife and children.
愁何在:where is the worry? There is no trace of worry.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hastily roll up. It means that Du Fu is eager to pack up and prepare to return to his hometown.
喜欲狂:extremely happy.
放歌:sing loudly.
须:should.
纵酒:drink heartily.
青春:refers to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spring.
作伴:accompany with wife and children.
巫峡:one of the Three Gorges of the Yangtze River named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Wushan Mountain.
便:then.
襄阳:now belongs to Hubei Province.
洛阳:now belongs to Henan Province an ancient city.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公元763年春天,杜甫52岁时,他创作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公元762年冬季,唐朝的军队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场大胜仗。在这场战斗中,叛军的头领薛嵩、张忠志等人纷纷投降。当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感到非常欣喜,甚至可以说是狂喜。他对这个胜利的消息感到非常振奋,于是他写下了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唐朝军队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和平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杜甫展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能力。这首诗成为了杜甫创作中的一颗明珠,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却看妻子”表现了诗人回想起妻子的情景,而“漫卷诗书”则表现了诗人准备离开的情景。这两个动作的连续性,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真实、生动。诗人在喜悦之余,也不忘回顾过去的艰辛,感慨万分。然而,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诗人可以回到故乡,与妻子儿女团聚,开始新的生活。这种喜悦之情,如洪水般涌上心头,使得诗人欲罢不能,欲狂欲舞。



第三联以转作合,落脚于“手舞足蹈”。这是诗人喜悦之情的高潮。“手舞足蹈”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欢快之情,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而“欲罢不能”则表现了诗人喜悦之情的强烈程度,使得读者能够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心情。整个第三联,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将诗人的喜悦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联以转作合,落脚于“欲上青天”。这是诗人喜悦之情的最高点。“欲上青天”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他希望能够飞上天空,尽情地享受自由和快乐。这种豪情壮志,使得诗人的喜悦之情达到了极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整首诗以喜悦之情为主线,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将诗人的喜悦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初闻喜讯的惊喜和返乡准备的欢快之情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安史之乱结束和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整首诗情感奔放,充满了喜悦和豪情壮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美好的期望。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正是因为它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豪情壮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美好的期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兵车行

唐代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娘)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石壕吏

唐代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出门看 一作:出看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月夜

唐代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