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无数的花朵压弯了枝条,离地越来越低。
欢快的彩蝶在花丛中盘旋飞舞,舍不得离开,自由自在的小黄莺的叫声悦耳动人。
注释:
黄四娘:杜甫在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开。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有一种说法认为“恰恰”是唐代方言,表示恰好之意。
《江畔独步寻花》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组诗作的创作背景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的春天。公元761年或762年的春天,杜甫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了草堂,这给他提供了一个临时的安身之所。第二年春天,当花开的季节来临时,杜甫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并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这些诗作记录了他在江畔独自漫步时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组诗作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间痛苦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他在草堂安顿下来后的内心平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江畔独步寻花》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小诗以描绘春天的花景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活力。
诗中首句点明了寻花的地点,即“黄四娘家”的小路,以人名入诗,增加了生活情趣和民歌味道。接着,诗人用“千朵万朵”具体化了上句中的“满”,形容了花朵的繁盛。接下来的描写“压枝低”生动地描绘了花朵的重量,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花枝被压弯的景象。
第三句写出了花枝上飞舞的彩蝶,它们因为对花的喜爱而停留不去,暗示了花的芬芳和美丽。诗人用“时时”一词表达了春意的浓厚,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机。正当人们沉浸在美景中时,突然传来了黄莺清脆悦耳的歌声,将诗人从花丛中唤醒。诗中的“娇”字形容了黄莺歌声的轻柔特点。
整首诗以描绘春景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活力。诗人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机。诗歌语言口语化,读起来亲切自然,传达了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快乐和愉悦。这首诗在描写春景的题材上独具匠心,刻画细腻,色彩丰富,可谓前无古人。
《江畔独步寻花》赏析详情»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