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原文赏析

  • bīng
    chē
    xíng
  • [
    táng
    dài
    ]
  • chē
    lín
    lín
    xiāo
    xiāo
    xíng
    rén
    gōng
    jiàn
    zài
    yāo
  • niáng
    zǒu
    xiāng
    sòng
    chén
    jiàn
    xián
    yáng
    qiáo
    (
    niáng
    zuò
    niáng
    )
  • qiān
    dùn
    lán
    dào
    shēng
    zhí
    shàng
    gān
    yún
    xiāo
  • dào
    páng
    guò
    zhě
    wèn
    xíng
    rén
    xíng
    rén
    dàn
    yún
    diǎn
    xíng
    pín
  • huò
    cóng
    shí
    beǐ
    fáng
    biàn
    便
    zhì
    shí
    西
    yíng
    tián
  • shí
    zhèng
    guǒ
    tóu
    guī
    lái
    tóu
    bái
    hái
    shù
    biān
  • biān
    tíng
    liú
    xiě
    chéng
    hǎi
    shuǐ
    huáng
    kaī
    biān
    weì
  • jūn
    wén
    hàn
    jiā
    shān
    dōng
    èr
    bǎi
    zhōu
    qiān
    cūn
    wàn
    luò
    shēng
    jīng
  • zòng
    yǒu
    jiàn
    chú
    shēng
    lǒng
    dōng
    西
  • kuàng
    qín
    bīng
    nài
    zhàn
    beì
    quǎn
  • cháng
    zhě
    suī
    yǒu
    wèn
    gǎn
    shēn
    hèn
  • qiě
    jīn
    nián
    dōng
    weì
    xiū
    guān
    西
  • xiàn
    guān
    suǒ
    shuì
    cóng
    chū
  • xìn
    zhī
    shēng
    nán
    è
    fǎn
    shì
    shēng
    hǎo
  • shēng
    yóu
    jià
    lín
    shēng
    nán
    mái
    suí
    bǎi
    cǎo
  • jūn
    jiàn
    qīng
    hǎi
    tóu
    lái
    bái
    rén
    shōu
  • xīn
    guǐ
    fán
    yuān
    jiù
    guǐ
    tiān
    yīn
    shī
    湿
    shēng
    jiū
    jiū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娘)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叙事战争忧国忧民

译文及注释

战马奔跑的声音。《诗经·秦风·车辚》:“有马萧萧”。
弓箭:士兵所佩戴的武器。表示士兵出征的准备。
咸阳桥:咸阳是唐朝的都城,咸阳桥是连接城市的桥梁。尘土遮天蔽日,形容行军时尘土飞扬,视线受阻。
顿脚:停住脚步。表示牵着士兵衣服的人阻拦士兵出征,哭泣不舍。
官府征兵:官府频繁征兵,指政府频繁调动士兵参加战争。
黄河以北:指北方边疆地区。
河西:指西北边疆地区。
营田:指在边疆地区进行农田开垦。
成丁:指成年,即到了适龄服兵役的年龄。
里长:村里的长者,负责村里的事务。
满头白发:形容经历战争后,士兵年老体衰。
戍守边疆:指在边疆地区驻守,保卫边疆安全。
血流成河:形容战场上的激烈战斗,伤亡惨重。
开拓边疆:指扩大国土,开辟新的边疆地区。
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指唐朝东部地区的两百个州。
野草丛生田地荒芜:形容农田荒废,草木丛生。
关中的士兵:指关中地区的士兵,表示他们能够顽强地战斗。
鸡狗一样:形容士兵像家禽一样被赶上战场。
长者询问:老人们询问士兵出征的情况。
征人哪里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士兵不敢诉说内心的委屈和愤怒。
函谷关以西: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即关中地区。
紧急地催逼:迫切地催促。
交租税:交纳租金和税款。
生男孩是坏事情:因为男孩要参军,可能会战死沙场。
生女孩嫁给近邻:女孩可以嫁给附近的人家,有着相对安稳的生活。
青海的边上:指边疆地区的青海。
白骨无人掩埋:战死士兵的尸骨无人埋葬。
新鬼含冤旧鬼痛哭:指新死的士兵和旧死的士兵都在冤屈和痛苦中。
阴天冷雨时凄惨哀叫声不断:形容阴冷潮湿的天气中,士兵的哀叫声不断。 《兵车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主要涉及到唐代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背景。有两种观点关于这个创作背景的解释。

第一种观点认为,这篇作品是对唐玄宗对吐蕃用兵的讽刺。在天宝年间,唐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进行战争。《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一次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蛮的战役,结果大败而归,士兵死亡惨重。杨国忠为了掩盖这次失败,谎报了战况,并强制征兵。这导致了民众的怨声载道,许多士兵不愿应募,甚至被御史连枷捕捉。这种观点认为,这篇作品是对当时唐玄宗对吐蕃用兵的讽刺。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篇作品是对公元751年唐玄宗对南诏用兵的讽刺。当时,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导致民怨沸腾。这种观点认为,这篇作品是对当时唐玄宗对南诏用兵的讽刺。

总的来说,这篇作品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唐代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背景,主要是对唐玄宗对吐蕃和南诏用兵的讽刺。 《兵车行》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伍出发,他们更是“拦道哭”,不舍地挡住了去路。这样的场景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士兵家属的悲痛和无奈,也凸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分离。

接下来的几句,“边庭流血成海水”“生男埋没随百草”,通过生动的比喻手法,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状。边境上的流血成了海水,无辜的生命像是被大地吞噬,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在第二段,诗人通过描写农村的凋敝,进一步展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摧残。“千村万落生荆杞”“禾生陇亩无东西”,这些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农田荒芜和农民生活的困境。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更是点出了人民生活困难的原因,也暗示了朝廷对人民的无情剥削。

最后一段,诗人通过“君不见”来引出古战场的景象,描绘了阴森恐怖的景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而最后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是以壮丽的场景描写,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章法严密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有独特之处,更在内容上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触动。 《兵车行》鉴赏详情»

赏析

战争摧残的士兵们离开家乡,踏上战场。他们的亲人们在道旁送别,哭声震野。这一幕幕悲惨的画面,让人不禁感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诗人通过征夫对老人的答话,传达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不满。在战争频繁的背景下,地方官吏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诗人深刻地了解民间疾苦,寄予深刻同情,将人民的苦难生活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整首诗以叙事为主线,通过叙述次序的参差错落和前后呼应,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内容。诗人巧妙地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创造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诗人还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兵车行》以乐府歌曲的形式呈现,通过客观描述和雄浑的笔法,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不满和对战争的痛恨。诗人通过自创乐府新题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人民的苦难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兵车行》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石壕吏

唐代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出门看 一作:出看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月夜

唐代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