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 / 后飞雁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孤雁》这首咏物诗是杜甫在大历初年旅居夔州期间创作的。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当时,四川的政局非常混乱,杜甫不得不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最终滞留在夔州。这个时期正是杜甫晚年,他身体多病,交往的朋友也渐渐减少,处境非常艰难。因此,他的心中充满了失意和哀伤的情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创作了《孤雁》这首咏物诗。诗中,他以一只孤雁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孤雁是一种独自飞行的鸟类,它在天空中独自飞行,没有伴侣和同伴。这与杜甫当时的处境非常相似,他也是一个孤独的人,没有朋友和亲人的陪伴。

通过描绘孤雁在天空中飞行的形象,杜甫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他描述了孤雁在寒冷的天空中飞行,孤独地穿越山川和江河。这种景象与杜甫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吻合,他也是在寒冷的冬天中漂泊,孤独地穿越险恶的山川和江河。

通过这首诗,杜甫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失望。他通过孤雁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他个人的困境。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杜甫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诗文: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相关标签:咏物写鸟孤独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