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行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但在唐朝中期,外戚擅权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自武后以来,外戚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他们通过掌握重要职位和权力,对朝政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现象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和不信任,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擅权行为违背了唐朝建立的官僚制度和公正原则。

其中,杨国忠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外戚。在天宝十一年(752年)十一月,杨国忠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文部尚书,成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权势逐渐倾斜朝野,引起了更多人的不满和忧虑。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这首诗应运而生。据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在天宝十二年(753年)的春天创作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外戚擅权的不满和对朝政腐败的忧虑。诗中可能包含了对杨国忠及其势力的批评,以及对唐朝政治局势的担忧。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外戚擅权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不满,这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这段历史时期的背景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唐代政治和社会状况的重要线索。


诗文: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乐府咏叹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