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吏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唐朝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当时,安禄山的军队正在北方作乱,威胁到了唐朝的边境安全。哥舒翰作为一位忠诚的将领,请求肃宗皇帝派他守卫潼关,以保卫国家的疆土。然而,明皇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决定出兵北上,以对抗安禄山的军队。哥舒翰深感悲痛和愤怒,抚膺恸哭,但最终还是出兵了。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原因,灵宝潼关最终失守了。这个背景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当时国家面临的困境和哥舒翰的忠诚与悲痛。


诗文: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相关标签:边塞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