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潼关的安史叛军曾经攻破了这座城池,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现在,杜甫站在潼关城墙上,看着士兵们辛勤修筑的工事,他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慨。
诗中的开头四句描绘了士兵们劳苦修筑城墙的情景。他们辛勤劳作的样子让人感到心酸,而诗中加入的“何”字更加强了诗人的赞叹之情。眼前的城墙高大而坚固,展现出一种威武的气势。大城小城的对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接下来的两句引出了“潼关吏”,他被问到修筑城墙是否防备了安史叛军。这里的“修关”并不需要解释,因为杜甫已经通过前文的描写表达了修筑城墙的目的。而“还”字则暗示了三年前潼关失守的事情,引起了人们对这次防卫的关注和担忧。这对于后文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潼关吏似乎并不急于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邀请杜甫下马来看山隅。这段插入的叙述使得整个对话更加生动有趣。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两句暗示了“修关还备胡”的问题。杜甫忧心忡忡,而潼关吏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认为这个问题不需要解释,口说不足为信,还是请杜甫下马来亲自看一看吧。
接下来的八句都是潼关吏的回答。他指着高耸的山峦说,城墙高得接近云天,连鸟都难以飞越。只要坚决自守,敌兵来了也不需要担心长安的安危。他兴致勃勃地邀请杜甫去看最险要的地方,山口狭窄得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过。这里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八句话不仅仅是潼关吏简单的介绍,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他们坚决自守的决心和勇敢的气概。虽然这是通过官吏之口说出来的,但却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
紧接着潼关吏的话,诗人没有赞语,而是表达了自己的深深感慨。因为他没有忘记“前车之覆”。三年前,安史叛军攻破了潼关,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现在,他站在这里,看着士兵们努力修筑城墙,他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敬佩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写士兵们辛勤修筑城墙的情景和潼关吏的回答,展现了他们对防卫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诗人通过对话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赞美。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士兵们的辛勤劳作和他们对防卫工作的坚定信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