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公元763年,唐朝广德元年的年底,吐蕃军队攻陷了蜀郡西北的松州、维州和保州。这一消息传到了杜甫的耳中,他心生忧虑,决定离开蜀地,前往江东避难。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打算乘船沿着嘉陵江南下,选择了从阆州出发的路线。

在这个背景下,杜甫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离开梓州之前创作的,也有可能是在他抵达阆州之后写的。无论是哪个时刻,这首诗都表达了杜甫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吐蕃军队的入侵给杜甫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不安。他深知吐蕃的威胁,也明白自己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所面临的危险。因此,他决定离开蜀地,寻求安全的避难地。他选择了乘船沿着嘉陵江南下,这条水路是他前往江东的最佳选择。

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描述了江水的宽广和奔流不息,以及山峦的险峻和高耸入云。这些景象与他内心的焦虑和无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表达了对战乱和流离失所的深刻体验。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对那个时代动荡和不安的真实写照。


诗文: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相关标签:爱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