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
Being a guest in a foreign land the end of the year is approaching; on the frontlines of the border the war is still ongoing.
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
An alarm sounds the enemy invades the Snow Ridge; the sound of drums and horns resonates through the city.
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
The soldiers in the front line bleed and sacrifice day and night; among the high-ranking officials is there anyone willing to volunteer?
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
With the country facing difficulties how can one be reluctant to sacrifice their life? There is no way to repay only a strong sense of loyalty!
注释:
岁暮:指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底。
At the end of the year: Refers to the end of the first year of Guangde in the Tang Dynasty (763).
远为客:指杜甫自己远为客。
Being a guest in a foreign land: Refers to Du Fu being away from home.
边隅:边疆地区,指被吐蕃扰袭或攻陷的陇蜀一带。
Border areas: Refers to the border areas that were attacked or occupied by the Tubo Kingdom in the Longshu region.
雪岭:松潘县南雪栏山。
Snow Ridge: Refers to the Xuelan Mountain in the south of Songpan County.
江城:作者所在的梓州。
Jiangcheng: Refers to the city of Zizhou where the author is located.
日:日日,天天。
Day: Every day constantly.
请缨:用西汉终军请缨的典故借指将士自动请求出兵击敌。
Volunteer: Refers to the historical story of Zhongjun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volunteering to go to war used to describe soldiers voluntarily requesting to go to battle.
敢:岂敢,何敢。爱:吝惜。
敢: How can one dare how can one. 爱: Reluctant.
《岁暮》译文及注释详情»
公元763年,唐朝广德元年的年底,吐蕃军队攻陷了蜀郡西北的松州、维州和保州。这一消息传到了杜甫的耳中,他心生忧虑,决定离开蜀地,前往江东避难。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打算乘船沿着嘉陵江南下,选择了从阆州出发的路线。
在这个背景下,杜甫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离开梓州之前创作的,也有可能是在他抵达阆州之后写的。无论是哪个时刻,这首诗都表达了杜甫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吐蕃军队的入侵给杜甫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不安。他深知吐蕃的威胁,也明白自己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所面临的危险。因此,他决定离开蜀地,寻求安全的避难地。他选择了乘船沿着嘉陵江南下,这条水路是他前往江东的最佳选择。
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描述了江水的宽广和奔流不息,以及山峦的险峻和高耸入云。这些景象与他内心的焦虑和无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表达了对战乱和流离失所的深刻体验。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对那个时代动荡和不安的真实写照。
《岁暮》创作背景详情»
。而朝廷却无人请缨抗敌,对此诗人深感愤慨和失望。这一联通过对天地流血和朝廷无能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朝廷的谴责。
尾联“忧愤诗书里,壮志付东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壮志难酬的心情。他忧愤于时局的动荡和朝廷的无能,但他的忧愤只能通过诗书来表达,而无法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他的壮志只能付诸东流,无法实现。这一联通过对诗人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他的无奈和无力。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边境战争和时局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朝廷的谴责和对自己命运的苦闷。诗中的岁暮二字给全诗定下了低沉的调子,使整首诗充满了凄凉和忧愁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战争和政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壮志难酬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岁暮》赏析详情»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一作:读破万卷书)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