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朱熹在重阳节登高时,受到杜牧诗《九日齐山登高》的启发,创作了一首抒情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朱熹和杜牧相隔三百多年,他们都是积极入世的思想家和诗人。朱熹是一位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对杜牧的诗产生了仰慕之情,并将其“隐括”成了这首抒情词。朱熹胸怀舒展畅快,登高观赏秋景时,感慨万千,借用杜牧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杜牧出身于显赫的世代公卿之家,有着致仕用世的大志,这与朱熹的思想有共通之处。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思想观念相似,朱熹因此对杜牧的诗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喜爱之情。通过这篇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感受到朱熹在登高时的豪情壮志和对杜牧诗的赞美之情。


诗文: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相关标签:重阳节劝勉人生哲理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