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这则故事讲述了晏子作为齐国使者出使楚国的经历。景公意识到齐国单凭自身力量无法与强大的晋国抗衡,于是决定与楚国修好,共同对抗晋国。楚国当时由楚灵王执政,他目空一切,自负傲慢,打算羞辱齐国使节。于是,晏子作为使者前往楚国。
这个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蔑齐人入楚为盗阴谋的情节,展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故事也表达了一个道理,即侮辱别人的人最终必将受到他人的侮辱。
故事中强调了外交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尊严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也保护了自己的个人尊严。晏子被描绘为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不畏强权的人。
晏子能够赢得这场外交胜利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的言辞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用语委婉,头脑清晰,还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支持着他。这个故事强调了外交的重要性,以及背后有强大支持的重要性。
诗文: 一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张袂成阴 一作:张袂成帷)二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三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