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乃语言之变迁也。其实一词,古者指果实,今则指真实情况。谓左右者,古义近旁之人,今则表方位、概数之词(如:六百字左右)。反取病焉,病者古义辱也,今则指疾病、患病之意。齐之习辞者也,习者古义熟练,今则指学习之义。何坐者,坐者古义犯罪,今则指坐下之动词。延者古义迎接,今则指延迟、拖延之意。今方来者,方者古义将要,今则指一种形状之词。叶徒相似,徒者古义只,今则指徒弟、学生之意。
通假字亦为语言之变异。熙通嬉,意为开玩笑。曷通何,意为什么。
涉及成语者,举袖成云,形容人多,如张开袖子便成一片云。挥汗如雨,形容十分劳累或热得汗出得多,如挥洒汗水便如同下雨。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拥挤,如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南橘北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改变。
特殊句式亦为语言之变幻。何以也宾语前置,即以何也。何坐宾语前置,即坐何。吏二缚一人诣王定语后置,即二吏缚一人诣王。齐之习辞者也,为判断句之形式。
诗文: 一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张袂成阴 一作:张袂成帷)二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三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