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对菊自叹的赏析

赏析
自叹》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喟叹之作。与其说这首词是在赞美菊花的高洁,不如说它更多地是在借菊花来反映自己的羞愧和自怜。菊花在重阳节过后凋零,作者面对凋零的菊花,不禁以物拟我,感到自己比菊花还要羞愧。这首词赞扬了菊花坚强的品格,它们不畏风霜,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

这首词的语言明了如话,表现出了“贵浅显”的特色。它的表达方式曲折而生动,层层深入,引人入胜。其中的一句“问花不语,花替人愁”更是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使得词中的愁情更加浓郁。作者的自怜自惜之情在这首词中表露无遗,令人不禁想化作秋菊,成为他倾诉的对象。

在《殿前欢》的曲子中,作者本以为菊花应该比自己更加自怜,但实际上菊花耐秋风的能力远超过了他的想象。于是,他开始想,也许菊花是在替他感到悲苦,才纷纷凋谢。

这首词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中的“人比黄花瘦”引自李清照的《醉花阴》,“问花不语”则引自欧阳修的《蝶恋花》。这种引用旧词生新意的手法非常新颖。

张养浩之所以写下《对菊自叹》,实际上还有另一层深意。菊花是陶渊明最喜爱的花,陶渊明经常对菊花咏叹,表达自己的心迹。张养浩选择了菊花,自然是想表达自己也希望像陶渊明一样,成为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居者。过去的宦海风波已经成为过去,鸟儿归林、鱼儿纵渊,那时的陶渊明是多么惬意。张养浩也希望成为另一个陶渊明,过上池鱼在故渊的生活。

总的来说,《对菊自叹》是一首表达作者内心喟叹和自怜自惜之情的词。通过描写菊花的凋零和自己的羞愧,作者表达了对菊花坚强品格的赞扬,并展现了自己想过隐居生活的愿望。这首词语言明了,表达深情,艺术成就较高。


诗文: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相关标签:写花菊花伤怀殿前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