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对菊自叹》原文赏析

  • diàn
    殿
    qián
    huān
    ·
    duì
    tàn
  • [
    yuán
    dài
    ]
    zhāng
    yǎng
    hào
  • lián
    qiū
    lián
    shū
    àn
    西
    lóu
    huáng
    huā
    líng
    luò
    chóng
    yáng
    hòu
    jiǎn
    jìn
    fēng
    liú
  • duì
    huáng
    huā
    rén
    xiū
    huā
    jiù
    rén
    huáng
    huā
    shòu
  • wèn
    huā
    huā
    rén
    chóu

原文: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相关标签:写花菊花伤怀殿前欢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令人悲伤的秋天,帘外稀稀落落的秋雨使西楼变得昏暗幽寂。重阳节过后,菊花渐渐凋零,失去了当初的风流韵致。然而面对菊花,人更觉羞愧。花还是和去年一样,可是人却比菊花还要憔悴消瘦。将心事告诉花听,花默默无语,却暗自替人感到忧伤。

注释:殿前欢:曲牌名,又名《风将雏》,元曲还名《凤引雏》、《燕引雏》、《小妇孩儿》。双调,四十二字,前片三平韵、通叶一仄韵,后片两平韵、通叶两仄韵。
黄花:菊花。
减尽风流:减去美好的风景。
人比黄花瘦:引用李清照《醉花阴》词句。
问花不语:仿用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意,结合下句意思是说:将自己的心事问花,花不回答,暗自替人感到忧伤。 《殿前欢·对菊自叹》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张养浩是一个在官场中度过了三十多年的人。他一直以来都是为百姓做好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感到对仕途的厌倦。尽管他在官场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他渐渐发现自己对朝政的担子感到沉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养浩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开始怀疑自己在官场中所做的一切是否真正能够改变百姓的生活。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初衷,他曾经进入官场的初衷是为了为百姓做好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迷失了自己的初衷。

于是,刚逾中年的张养浩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决定辞去官职,归隐山林。他希望通过放下朝政的担子,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首曲子是张养浩在久历官场之后所创作的。通过这首曲子,他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追求。曲子中充满了深沉和思考的旋律,展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首曲子也是张养浩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反思和总结。他通过这首曲子,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通过这首曲子,能够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和满足。

张养浩的归隐并不代表他放弃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百姓的关怀。相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归隐,能够更好地为百姓做出贡献。他相信,只有在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中,他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真正的贡献。

这首曲子不仅仅是张养浩个人的创作,更是他对官场生活的一种思考和反思。通过这首曲子,他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追求的关注。

总之,这首曲子是张养浩在久历官场之后所创作的一首反思和追求的作品。通过这首曲子,他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和满足,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官场生活和内心追求的思考。 《殿前欢·对菊自叹》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自叹》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喟叹之作。与其说这首词是在赞美菊花的高洁,不如说它更多地是在借菊花来反映自己的羞愧和自怜。菊花在重阳节过后凋零,作者面对凋零的菊花,不禁以物拟我,感到自己比菊花还要羞愧。这首词赞扬了菊花坚强的品格,它们不畏风霜,展现出了坚强的意志。

这首词的语言明了如话,表现出了“贵浅显”的特色。它的表达方式曲折而生动,层层深入,引人入胜。其中的一句“问花不语,花替人愁”更是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使得词中的愁情更加浓郁。作者的自怜自惜之情在这首词中表露无遗,令人不禁想化作秋菊,成为他倾诉的对象。

在《殿前欢》的曲子中,作者本以为菊花应该比自己更加自怜,但实际上菊花耐秋风的能力远超过了他的想象。于是,他开始想,也许菊花是在替他感到悲苦,才纷纷凋谢。

这首词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中的“人比黄花瘦”引自李清照的《醉花阴》,“问花不语”则引自欧阳修的《蝶恋花》。这种引用旧词生新意的手法非常新颖。

张养浩之所以写下《对菊自叹》,实际上还有另一层深意。菊花是陶渊明最喜爱的花,陶渊明经常对菊花咏叹,表达自己的心迹。张养浩选择了菊花,自然是想表达自己也希望像陶渊明一样,成为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居者。过去的宦海风波已经成为过去,鸟儿归林、鱼儿纵渊,那时的陶渊明是多么惬意。张养浩也希望成为另一个陶渊明,过上池鱼在故渊的生活。

总的来说,《对菊自叹》是一首表达作者内心喟叹和自怜自惜之情的词。通过描写菊花的凋零和自己的羞愧,作者表达了对菊花坚强品格的赞扬,并展现了自己想过隐居生活的愿望。这首词语言明了,表达深情,艺术成就较高。 《殿前欢·对菊自叹》赏析详情»

元代诗人张养浩的照片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是元代著名的汉族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出生于山东济南。他以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被誉为元代散曲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包括《山坡羊·潼关怀古》等。这首散曲以潼关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之情。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手法,将潼关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沧桑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对故国兴衰的思考和感慨。

除了散曲创作,张养浩还涉猎诗文,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他的诗文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张养浩的一生充满了艺术的创作和追求。他在元代文化繁荣的背景下,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创作风格,为散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养浩于1329年去世,然而他的作品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他的才华和创作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他的作品将继续为后人所欣赏和传颂。

猜您喜欢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清代 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菊花

唐代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饮酒·七

魏晋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