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原文赏析

  • huā
  • [
    táng
    dài
    ]
    shāng
    yǐn
  • àn
    àn
    dàn
    dàn
    róng
    róng
    huáng
  • táo
    lìng
    biān
    luó
    hán
    zhái
    xiāng
  • shí
    jìn
    chóng
    lòu
    shí
    shì
    qiè
    cán
    yáng
  • yuàn
    fàn
    jīn
    yīng
    shēng
    jūn
    bái
    táng

原文: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相关标签:咏物菊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暗暗淡淡的紫色,温润娇艳的黄色。
菊花曾在隐士陶渊明东篱的边上展现丽色,在罗含的庭院里吐露芬芳。
菊花能够承受寒凉的秋露,可是却害怕夕阳的来临。
我愿浸在金鹦鹉杯中,为身居白玉堂中的明君所用。

注释:
融融:光润的样子。
冶冶:艳丽的样子。
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禁:禁受,承当。
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怯:胆怯、担心。
残:一作“斜”。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升:摆进。 《菊花》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诗人李商隐内心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的不满和渴望入朝任职的心情。在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为了寻求机会,李商隐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希望能够得到汲引。然而,九月四日,为了寻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了宏农县尉的职位。之后,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搬家到了永乐(今山西芮城县)。这首诗即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菊花》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二

暖和的感觉,这里用“商融”来形容黄菊的色彩,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黄菊的鲜艳和温暖。



接下来的颔联,诗人通过引用陶渊明和罗含的名字,进一步烘托了菊花的品格。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作以描绘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而罗含则是唐代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描写花卉为主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引用这两位文人的名字,诗人将菊花与田园和花卉的意象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凸显了菊花的高雅和品格。



颈联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之意。菊花是秋天的花朵,而秋天又是一年的收获季节,象征着人生的成熟和收获。然而,菊花却深忧自己的晚年和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描写菊花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年华虚度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抱负和希望不能得到实现的遗憾。



尾联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诗人通过描写菊花的高贵和美丽,表达了自己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和对社会地位的渴望。他希望自己的才华和品格能够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视,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施展自己的抱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色彩和品格,抒发了诗人对自身抱负和希望的表达。诗人通过借物抒怀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菊花的形象相融合,写出了清绮秀逸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思想境界。这首诗既是对菊花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充满了深情和思考。 《菊花》赏析二详情»

赏析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通过描写菊花的色香和凋零迟暮,表达了对自己晚年的感慨和自叹。与之前的〈野菊〉相比,〈菊花〉更加积极,表达了对升上殿堂的愿望。尽管叹老嗟卑,但李商隐的基本性格并未改变,他对自己的才能和品格仍然充满肯定。通过对比〈菊花〉和〈野菊〉,可以看到李商隐在不同时空下的感叹,但他的自尊心始终如一。最后,选择〈菊花〉和〈野菊〉进行对比更为合适,可以避免附会史事的牵强,同时也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写作技巧、用词遣字和情感强度。 《菊花》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照片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猜您喜欢

饮酒·七

魏晋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问菊

清代 曹雪芹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残菊

清代 曹雪芹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