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
把菊花泡在酒中,使我避俗之情更深浓。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注释:
这首诗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
裛:通“浥”,沾湿。
掇:采摘。英:花。
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
忘忧物:指酒。远:这里作动词,使远。
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
息:歇息,止息。
趋:归向。
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
轩:窗。
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饮酒·七》译文及注释详情»
《饮酒二十首》是一首古代诗歌作品,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历来有六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饮酒二十首》是在元兴二年癸卯(公元403年)创作的。这个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在南朝宋时期创作的。
第二种说法认为,《饮酒二十首》是在元兴三年甲辰(公元404年)创作的。这个说法也认为这首诗是在南朝宋时期创作的。
第三种说法认为,《饮酒二十首》是在义熙十年甲寅(公元414年)创作的。这个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在南朝宋时期创作的。
第四种说法认为,《饮酒二十首》是在义熙二年丙午(公元406年)创作的。这个说法也认为这首诗是在南朝宋时期创作的。
第五种说法认为,《饮酒二十首》是在义熙十二三年(公元416、公元417年)创作的。这个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在南朝宋时期创作的。
第六种说法认为,《饮酒二十首》是在义熙十四年戊午(公元418年)创作的。这个说法也认为这首诗是在南朝宋时期创作的。
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和相关文献的缺失,至今尚无法确定《饮酒二十首》的确切创作年代。不同的学者和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争论不休。这也增加了这首诗的神秘感和研究的难度。无论是哪个年代创作的,《饮酒二十首》都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饮酒·七》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秋菊为主题,描绘了作者独自饮酒的情景。诗中透露出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对世俗的厌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赞美和对酒的倚赖。
首先,诗中描绘了秋菊的美丽和坚贞高洁的品格。在秋天的百花凋谢之际,菊花却能够顽强地绽放,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高尚的品质。作者多次提到菊花,并将其与松树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
其次,诗中提到了菊花的药用价值。菊花被认为可以延年益寿,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在古代,采菊花并服用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作者也在诗中提到了菊花的药用价值,表达了对菊花的赞美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然后,诗中描绘了作者独自饮酒的情景。作者在诗中表示自己心中无忧,因此可以饮酒以忘却烦恼。这里的酒被视为解忧的良药,作者通过饮酒来放松自己的心情。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超脱俗世的向往,通过饮酒来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诗中透露出作者对世俗的不满和对归隐的决心。作者原本有志于做一番事业,但在官场中亲眼目睹了政治黑暗,因此决定归隐。诗中的“遗世”一词既指遗弃世俗,也带有愤激的成分,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不满和对归隐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菊为主题,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和坚贞高洁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同时,通过描绘作者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酒的倚赖和对世俗的厌倦。最后,通过表达对归隐的决心,诗中透露出作者对世俗的不满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整首诗既展现了菊花的美丽和药用价值,又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饮酒·七》赏析详情»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仅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广泛,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年份存在争议。有的资料称他出生于352年,去世于427年;而另一些资料则认为他出生于365年,去世于427年。无论如何,陶渊明的诗作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