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Translation:
My family is poor and we cannot sustain ourselves through farming. We have many children but there is no food stored in the rice jar and we have no way to meet our daily needs. Most of our relatives and friends advised me to become an official and I also had this idea in my mind but I lacked the connections to seek an official position. Fortunately there was an official going on a mission and the local officials valued talent. My uncle seeing our poor situation helped me secure a position as an official in a small county. At that time society was in turmoil and I was afraid to go far away to serve as an official. Pengze County was a hundred miles away from home and the grain harvested from the public fields was enough to make wine for consumption so I requested to go there. After some time I began to feel homesick for my hometown. Why is that? It is because my nature cannot be forced; although hunger and cold came urgently going against my own will to become an official caused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pain. In the past I served as an official just to feed myself. Therefore I felt regretful and ashamed of my lifelong aspirations. I decided to wait for one more year before packing my belongings and leaving overnight. Soon after my sister who married into the Cheng family passed away in Wuchang and the urgency to attend the funeral was like a galloping horse. I requested to be relieved of my official position. I served for a total of more than eighty days from the second month of autumn to winter. Resigning from my official position fulfilled my wish and I wrote an article titled Returning Home (归去来兮). This was in the eleventh month of the Yixi year of Emperor Jin'an (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
Notes:
- 彭泽县 (Pengze County): A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 China.
- 武昌 (Wuchang): A district in Wuhan Hubei Province China.
- 归去来兮 (Returning Home): A famous poem written by Tao Yuanming a Chinese poet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It expresses the poet's longing for a simple and peaceful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归去来兮辞》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归隐的背景。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但一直对官场感到厌恶,向往田园生活。在义熙元年,他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后辞官回家,从此再也没有出来做官。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是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但他对此感到气愤,表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他当即挂冠去职,并写下了《归去来兮辞》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陶渊明在归隐之前曾多次出仕,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县令,共计十三年。他曾有过政治抱负,但当时的政治社会已经极为黑暗。在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404),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最终打进东晋都城建康。到了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掌握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一系列的篡夺事件导致了无数的屠杀和不义战争。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的官场风气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在这样的政治社会中,一个正直的士人无法立足,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经过十三年的曲折,陶渊明最终彻底认清了这一点。他的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存在根本的对立,注定了他最终选择归隐。
《归去来兮辞》创作背景详情»
题旨:《归去来兮》描写了作者辞去官职归隐田园的喜悦和乐趣,表达了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中巧妙结合叙事、议论和抒情,寓情于景,情真意切,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结构严谨周密。 《归去来兮辞》题旨详情»
追”,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他认识到自己曾经迷失了方向,但现在已经清醒了过来,明白了当下的重要性。他决心放下过去的错误,抓住眼前的机会,重新开始。
整篇文章以辞官归隐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思索。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文章语言朴素,辞意畅达,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和韵文辞赋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双美”的艺术效果。
整篇文章给人以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感觉,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理想追求。通过诗人的思考和决意,读者也可以得到启示,即要珍惜当下,抓住机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赏析。
《归去来兮辞》赏析详情»
写诗人与张本一起游山玩水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第四节写诗人在山水间的自由自在,纵情享受自然的美好。这一部分展示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快乐和满足。
第三部分(第4段)写诗人对余生的展望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表示自己已经辞官归隐,不再追求名利,而是以乐天安命为目标,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希望能够在山水间度过余生,享受自然的美好,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整篇文章通过叙述诗人辞官归田的经历和描写他在田园中的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决心和愿望。文章结构清晰,主旨明确,通过叙事和抒情的线索,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归去来兮辞》主旨和结构详情»
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汉字中,有些字形相似或发音相近,可以互相替代使用的现象。例如,文章中提到的“衡”字,通常表示平衡或衡量的意思,但在这里却通做“横”的意思。又如,“景”字通做“影”,表示日光的意思。还有“曷”字通做“何”,表示什么的意思。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形容词、动词等词类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使用的现象。例如,名词可以作动词使用,如“琴”、“书”可以表示弹琴、读书的动作;名词也可以作状语使用,如“日”可以表示每天的意思;形容词可以作名词使用,如“傲”、“幼稚”可以表示傲然自得的情怀、儿童、小孩等;动词也可以作名词使用,如“生生”可以表示生活的意思。
使动用法是指通过动词使动作主体产生某种状态或感受的用法。例如,“眄庭柯以怡颜”中的“怡”表示使愉快,通过眺望庭院的景色使自己愉快起来。
意动用法是指通过动词表示某种意愿或目的的用法。例如,“乐琴书以消忧”中的“乐”表示以弹琴、读书来消除忧愁。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心”可以表示心愿,也可以表示内心;“夫”可以表示名词,也可以表示助词;“故”可以表示所以,也可以表示故交,即朋友;“之”可以表示到,也可以代替“为长吏”的意思。
这些现象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反映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在阅读古代文献或理解古代文言文时,了解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归去来兮辞》文言现象详情»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仅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广泛,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年份存在争议。有的资料称他出生于352年,去世于427年;而另一些资料则认为他出生于365年,去世于427年。无论如何,陶渊明的诗作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