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庄做客。
翠绿的树林环绕着村落,一片青山在村庄外隐隐倾斜。
推开窗户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一起喝美酒,闲谈农事。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
至: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é):倾斜。另有古音念xiá。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过故人庄》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在这个时期,作者受到了一位友人的邀请,邀请他去田舍做客。作者心情愉悦,感到心旷神怡,对于这个美丽的田园风光赞叹不已。在这种愉悦的心境下,作者创作出了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描写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作者在这片美丽的田园中感受到了宁静与安宁,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敏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邀请的感激之情。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喜悦。 《过故人庄》创作背景详情»
,作者与故人面对着庭院和菜园,一边品酒一边谈论农作物的种植。这里的场圃、桑麻都是田园生活的象征,展现了田家生活的简朴和亲切。这两句以简单的动作和对话,展示了作者与故人之间的亲密友谊和对田园生活的共同向往。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也是表达友情深厚的关键句。作者表示在重阳节时还会再次前来,与故人一起赏菊花。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赏菊花是其中的重要活动,通过这句话,作者将友情与田园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友情的深厚。作者通过描写山村风光、田家生活和友人相聚的场景,展示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押韵和流畅的句子结构使整首诗读起来十分和谐。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和友情的热爱,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美景和友情的深厚,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押韵和流畅的句子结构使整首诗读起来十分和谐。这首诗展示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给人以舒适的感受,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过故人庄》赏析详情»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汉族,出生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他的本名不详,有一种说法是他的名字叫浩,字叫浩然,因此被世人称为孟襄阳。
孟浩然年少时就注重节义,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同时也擅长写诗。当他四十岁的时候,他前往京师游玩,唐玄宗听说了他的诗才,下诏咏诗赞美他。然而,玄宗在赞美中说到了“不才明主弃”这样的话,意思是说孟浩然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没有追求官职。玄宗对此感到冤枉,说:“你自己不求仕途,我也从未弃绝你,为什么诬陷我?”因此,孟浩然选择放弃追求官职,继续隐居。
后来,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他在那里写了两百多首诗。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被人们称为“王孟”,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一起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