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原文赏析

  • jiàn
    nán
    yuán
    shì
    jiǎo
    shàng
    rén
  • [
    táng
    dài
    ]
    mèng
    hào
    rán
  • zài
    guō
    wài
    chǎn
    weí
    tián
    yuán
  • zuǒ
    yòu
    lín
    kuàng
    wén
    cháo
    shì
    xuān
  • diào
    gān
    竿
    chuī
    beǐ
    jiàn
    qiáo
    chàng
    nán
    xuān
  • shū
    yōu
    shì
    jiāng
    xún
    jìng
    zhě
    lún

原文: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相关标签:写景田园山水生活淡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城外有简陋的房舍,先人只有薄薄的田园产业。
周围是茂密的林木和广阔的田野,听不到城市中车马的喧嚣声。
钓鱼人在北涧垂钓,樵夫的歌声飘入南轩。
这首诗只是表达隐居的情感,还请有见识的贤士来评谈。

注释:
素:旧的。
产:一作“业”。
朝:又作“城”。
静者:指跳出尘世的出家人,这里指皎上人。
将:又作“还”。
论:又作“言”。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诗进行了解读和分析。这首诗的题目是《即事》,作者是皎上人,关于他的生平并没有详细的记录。从诗中可以看出,皎上人和孟浩然之间的交往并不多。

诗的开头两句是对整首诗的概括。诗中描述了皎上人在涧南园的生活情景。由于园子在“郭外”,所以可以享受到“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的宁静和开阔。而且由于皎上人的“素业唯田园”,所以可以体验到“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的田园乐趣。这些描写都非常自然,没有流露出其他诗歌中幽居时的孤寂情调。

诗的结尾点明了孟浩然将这首诗赠送给了皎上人,表达了自己淡泊的心志。整首诗描写了作者居住地的开阔幽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并表达了作者淡泊的心态。整体上,这首诗写得非常自然,没有流露出其他幽居诗中的孤寂情调。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对这首诗进行了简要的解读和分析,突出了诗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的乐趣和作者淡泊的心态。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照片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汉族,出生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他的本名不详,有一种说法是他的名字叫浩,字叫浩然,因此被世人称为孟襄阳。

孟浩然年少时就注重节义,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同时也擅长写诗。当他四十岁的时候,他前往京师游玩,唐玄宗听说了他的诗才,下诏咏诗赞美他。然而,玄宗在赞美中说到了“不才明主弃”这样的话,意思是说孟浩然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没有追求官职。玄宗对此感到冤枉,说:“你自己不求仕途,我也从未弃绝你,为什么诬陷我?”因此,孟浩然选择放弃追求官职,继续隐居。

后来,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他在那里写了两百多首诗。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被人们称为“王孟”,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一起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猜您喜欢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

宋代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邨。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二月二日出郊

宋代 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普天乐·翠荷残

元代 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
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
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
良田数顷,黄牛二只,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