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原文赏析

  • guī
    yuán
    tián
    ·
    sān
  • [
    weì
    jìn
    ]
    táo
    yuān
    míng
  • zhòng
    dòu
    nán
    shān
    xià
    cǎo
    shèng
    dòu
    miáo
  • chén
    xìng
    huāng
    huì
    dài
    yuè
    chú
    guī
  • dào
    xiá
    cǎo
    cháng
    lòu
    zhān
  • zhān
    dàn
    shǐ
    使
    yuàn
    weí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初中古诗田园隐居生活劳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 稀少。
兴: 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狭: 狭窄。
草木长:草木生长得茂盛。
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
足: 值得。
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愿: 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违:违背。 《归园田居·其三》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陶渊明在公元405年担任县令期间的经历以及他决定放弃官职回归田园生活的原因。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的时间只有八十多天,但他却宣称不愿意向乡里的小人物低头,不愿意为了五斗米而屈服。因此,他决定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过上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这一决定标志着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从此过上了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回到家乡后,陶渊明写下了《归园田居》这组诗,其中包括了五首。这篇创作背景所描述的是其中的第三首诗。这首诗以描绘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通过描绘自己在田园中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这篇创作背景展示了陶渊明的人生转折点,他从一个官员转变为一个田园诗人。他的决定和创作背景都反映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于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这也成为了他后来创作的主题之一,他的田园诗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归园田居·其三》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南山下种豆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人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将自己的生活与思想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在前四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南山下种豆的情景。他用“草盛豆苗稀”来形容豆田的情况,表达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如预期的失望。这种平实自然的描写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真实感受,增加了诗歌的亲切感。

接下来的两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绘了诗人每天早起下地劳作,直到夜晚才回家的辛勤劳动。诗人愿意为了自己的田园生活付出辛苦,这种对劳动的热爱和乐趣,使他能够坚持下去。这种对田园生活的执着,与他在其他作品中表达的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的决裂。他通过描写道路狭窄、草木茂盛和夕露沾衣的艰辛情景,展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辛苦。尽管如此,诗人仍然坚持不懈,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他宁愿衣服沾满露水,也不愿违背自己的愿望。这种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决裂,使诗人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对劳动的敬意和对理想的坚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归园田居·其三》鉴赏详情»

魏晋诗人陶渊明的照片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但仅任职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广泛,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陶渊明的生平,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年份存在争议。有的资料称他出生于352年,去世于427年;而另一些资料则认为他出生于365年,去世于427年。无论如何,陶渊明的诗作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

猜您喜欢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代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 一作:一手)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读山海经·其一

魏晋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代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 通: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