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色:
这篇文章描述了一首具有鲜明民间风味的词篇,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表达了她与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也没有使用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直接抒写和咏叹感情。词中的感情奔放热烈,带有一种赤裸无遗的色彩,明显具有市民性,反映了柳永所处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情况。
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市民阶层是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新兴力量。他们较少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也更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在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情况下,市民阶层表现出一种新的思想面貌,这在柳永的词中得到了体现,如《定风波》中女性的声口:“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的另一个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用白描。这表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领域,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表现力。通过深切的同情,他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衬托人物的厌倦与烦恼情绪。下片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反映了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
在柳永之前,词坛基本上是小令的天下,要求含蓄、文雅。而柳永创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柳词所描写的一对青年男女实际上属于市民阶层中的“才子佳人”,是柳永自己和他青楼中的恋人的化身。因此,为了表现这样的生活和心态,柳词采用了一种通俗的风格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