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赴安西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天宝十三载(754年)第二次前往北疆之前,写下了这首送行诗。当时,岑参在长安写作,准备离开家乡,前往北方边疆。这首诗是他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的表达。

天宝十三载,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唐玄宗在位已经十三年,国家繁荣昌盛,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巅峰。岑参作为当时的文坛翘楚,他的诗歌才华备受赞誉。然而,正是在这个繁华的时刻,岑参却选择了离开长安,前往北方边疆。

岑参的离开并非出于逃避或逐利,而是出于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边疆的关注。当时,北方边疆频繁发生战乱,边民生活困苦,岑参深感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他决定放下文坛的荣耀,亲身前往北方,为国家和人民尽一份力量。

在离别之际,岑参写下了这首送行诗。诗中表达了他对长安的眷恋和对北方边疆的思念。他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长安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留恋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国家的忧虑。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北方边疆尽职尽责,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首送行诗展现了岑参作为一位诗人的情感和责任感。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更是一位有担当的爱国者。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展现了他对边疆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也成为了岑参离别长安的见证,留下了他对家乡和国家的深情厚意。


诗文: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相关标签:爱国离别赞美友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