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归晋知罃的简析

简析
《楚归晋知罃》是一篇记载楚晋两国互相交换俘虏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97年,当时晋国的荀首射杀了楚国的连尹襄老,并俘虏了楚国的公子縠臣,而荀罃则成为了楚国的俘虏。公元前588年,晋国请求用连尹襄老和公子縠臣的尸首来交换荀罃。当时荀首已经成为晋国的中军佐,地位仅次于国君和中军将,因此楚国同意了这个请求。楚共王对知罃进行了严厉的审问,但知罃巧妙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楚共王因此感叹“晋未可与争”,并以隆重的礼仪将知罃送回晋国。知罃的回答展现了他忠于君主、热爱国家的精神,对楚国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傲慢自大,这种精神可贵难得。


诗文: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写人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