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怨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籍贯、生卒年以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迹在历史记载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他的作品很难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其中的《长信秋词五首》更是无法确定其创作时间。然而,根据一些相关的历史记载,可以推测这组诗应该是在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之后创作的。

王昌龄在三十多岁时首次参加进士考试,并成功获得了进士的称号。然而,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曾两次被贬谪。据推测,这组《长信秋词五首》应该是在他第二次被贬谪之前的天宝年间(742—756年)创作的。

尽管具体的创作时间无法确定,但这组诗展现了王昌龄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王昌龄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尽管王昌龄的生平事迹存在一些争议,但他的诗歌作品却广为流传,并被后人称为“长信秋词五首”。这组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诗文: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秋天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