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西洲曲》是一首南朝乐府民歌中的长篇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词句而闻名。全文共三十二句,以五言的形式展现了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和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这首歌曲在南朝时期的民歌中可以说是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之一。
首句以“梅”为引子,唤起了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之情。从此,纵然时光流转,但思念之情从未停歇。接下来的几幅场景描写了女子在不同时空中的心情变化:西洲游乐时,女子杏红的衣衫和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时,女子满怀希望,但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时,女子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和思念;登楼望郎时,女子凭栏苦候,寄情南风和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首先,它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通过生动的动作表达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则是全篇的精华所在,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描写了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其次,叠字和顶真的运用也是该曲的特点之一。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在“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最后,双关隐语的运用也是该曲的特色之一。双关隐语在南朝乐府民歌中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而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却很少见。有人认为“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这暗示了女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了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则表达了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得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总的来说,《西洲曲》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词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和叠字、顶真、双关隐语的运用,展现了女子对昔日美好回忆和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这使得它成为南朝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