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齿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段文字提到了韩愈在贞元十八年(802年)写给崔群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根据这句话,有人推断这首诗应该是写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当时韩愈三十九岁。

这段文字揭示了韩愈身体状况的变化。他说自己近来感到特别疲惫,而且他的左车第二牙也无故动摇脱落了。这种身体上的衰弱和牙齿的脱落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健康问题所导致的。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测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年)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说去年掉了一颗牙齿,今年又掉了一颗。这种描述暗示着他对自己逐渐老去的认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韩愈创作这首诗的背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韩愈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这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的深刻认识。


诗文: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相关标签:叙事抒情心情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