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齿》原文赏析

  • luò
    chǐ
    齿
  • [
    táng
    dài
    ]
    hán
  • nián
    luò
    jīn
    nián
    luò
    chǐ
    齿
  • é
    rán
    luò
    liù
    luò
    shì
    shū
    weì
  • jiē
    dòng
    yáo
    jìn
    luò
    yìng
    shǐ
    zhǐ
  • chū
    luò
    shí
    dàn
    niàn
    huō
    chǐ
  • zhì
    luò
    èr
    sān
    shǐ
    yōu
    shuaī
  • meǐ
    jiāng
    luò
    shí
    lǐn
    lǐn
    héng
    zài
  • chā
    fáng
    shí
    diān
    dǎo
    qiè
    shù
    shuǐ
  • zhōng
    yān
    shè
    luò
    bēng
    shān
  • jīn
    lái
    luò
    shú
    jiàn
    luò
    kōng
    xiāng
  • èr
    shí
    zhī
    luò
  • tǎng
    cháng
    suì
    luò
    zhī
    liǎng
  • luò
    bìng
    kōng
    jiàn
    tóng
    zhǐ
  • rén
    yán
    chǐ
    齿
    zhī
    luò
    shòu
    寿
    mìng
    nán
    shì
  • yán
    shēng
    yǒu
    cháng
    duǎn
    ěr
  • rén
    yán
    chǐ
    齿
    zhī
    huō
    zuǒ
    yòu
    jīng
    shì
  • yán
    zhuāng
    zhōu
    yún
    yàn
    yǒu
  • é
    hǎo
    jué
    feì
    ruǎn
    hái
    meǐ
  • yīn
    suì
    chéng
    shī
    shí
    yòng
    chà

原文: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相关标签:叙事抒情心情思想

译文及注释

懔懔:形容害怕、担心的样子。
咬嚼:咬食物。
漱口:用水漱口。
舍弃:离开、抛弃。
情绪崩塌:情绪崩溃、垮掉。
思想准备:心理准备、预料。
支持:维持、保持。
落光:全部掉光。
靠不住:不可靠、不可信赖。
尽头:终点、结束。
庄子有山木和鸣雁的比喻:指庄子的《逍遥游》中的比喻,意思是事物的变化常常是喜事。
经常缄默:经常保持沉默。
专吃软的东西:只吃软食。
歌咏落齿:以歌咏的方式表达牙齿脱落的情感。
常常用它来给老妻和孩子们读读:经常用这首诗给妻子和孩子们读,让他们感到惊喜和开心。 《落齿》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段文字提到了韩愈在贞元十八年(802年)写给崔群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根据这句话,有人推断这首诗应该是写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当时韩愈三十九岁。

这段文字揭示了韩愈身体状况的变化。他说自己近来感到特别疲惫,而且他的左车第二牙也无故动摇脱落了。这种身体上的衰弱和牙齿的脱落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健康问题所导致的。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测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年)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说去年掉了一颗牙齿,今年又掉了一颗。这种描述暗示着他对自己逐渐老去的认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韩愈创作这首诗的背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韩愈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这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的深刻认识。 《落齿》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牙齿脱落的思考和感受。诗中运用了押韵和五言句的形式,但整体上更像是散文的表达方式。通过将诗词转化为散文,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

第一节描述了作者从去年开始牙齿脱落的情况,今年又脱落了一个,而且还会继续脱落。虽然牙齿和齿有一些区别,但在这里它们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第二节和第三节讲述了剩下的牙齿也开始摇动,看来它们要全部脱落才算完结。当第一个牙齿脱落时,作者只觉得口中有了缺口,感到有些尴尬。后来又脱落了两三个,作者开始担心自己的年纪和衰老,害怕自己快要死了。因此,每当一颗牙齿要脱落时,作者常常感到心神不宁。

第四节描写了即将脱落的牙齿。它们歪斜颠倒,既妨碍咬嚼,又不敢用水漱口,但最终它们还是离开了作者。这时作者的情绪就像崩塌了一座山一样。

第五节和第六节描述了作者对牙齿脱落的心理状态。作者已经习惯了牙齿脱落,每脱落一个,和上一个差不多,现在还剩下二十多颗,已经有了思想准备,知道它们会一个一个地脱落。如果每年脱落一个,那么还可以支持二十年。如果一下子全部脱落,那么和慢慢地脱落也是一样的。

第七节说有人认为牙齿脱落了,生命也不可靠了。作者则认为人生总有一个尽头,无论寿命长短,都会死去。

第八节说有人认为牙齿脱落后,周围的人会感到惊讶。作者引用了庄子的山木和鸣雁的比喻,说明有才与无才各有好处。作者的牙齿脱落了,说不定也是一件喜事。

第九节说牙齿脱落后,说话容易出错,所以经常保持沉默也是好的。没有牙齿无法咬嚼,所以只能吃软的食物,但同样美味。最后两句是结束,因为作者以歌咏的方式表达了牙齿脱落的感受,经常给老妻和孩子们读,让他们感到惊喜和欢笑。

整首诗只使用了《庄子·山木篇》中的一个典故,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需要解释才能理解的词句。将诗词转化为散文后,这首诗就变成了一篇有趣的小品文。牙齿的脱落成为了作者思考和感受的对象,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落齿》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韩愈的照片
韩愈

韩愈于768年出生在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他是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因此也被称为韩吏部。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一起被认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被尊称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他的作品都被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他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主张恢复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于824年去世。

猜您喜欢

李花二首

唐代 韩愈

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旁有一株李,
颜色惨惨似含嗟。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奈何趁酒不省录,
不见玉枝攒霜葩。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冰盘夏荐碧实脆,
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
剪刻作此连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长姬香御四罗列,
缟裙练帨无等差。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芍药(元和中知制诰寓直禁中作)

唐代 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梯桥

唐代 韩愈

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
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