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读书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诗人与庐陵王刘义真的亲密交往,以及受到徐羡之等人猜忌而被排挤出朝廷的情况。这首诗作于公元422年(永初三年)冬天,当时诗人担任永嘉太守。诗人在闲暇读书的时候,思考了一些问题,认为从政很辛苦,耕种也不容易,因此感叹“万事难并欢”,只能学习庄子的达观态度来养生。

这段背景揭示了诗人与庐陵王刘义真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引起了当权者徐羡之等人的猜忌。由于这种排挤,诗人被迫离开朝廷,担任永嘉太守一职。在这个职位上,诗人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反思。他在冬天的闲暇时光里,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了一些问题。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从政和耕种的苦楚之感。他认为从政很辛苦,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政治局势和权力斗争。而耕种也是一项辛苦的劳动,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努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感叹“万事难并欢”,意味着人们很难同时享受到各种事物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面对这种困境,诗人决定学习庄子的达观态度来养生。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主张顺应自然,不追求功名利禄,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诗人希望通过学习庄子的思想,能够放下功利心和追求,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这篇创作背景揭示了诗人在被排挤出朝廷后的心境和思考。他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庄子思想的倾慕和追求。这篇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了解诗人创作背后的故事和情感的机会。


诗文: 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
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
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
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
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
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相关标签:叙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