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的赏析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词的题序“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表明了词人写作的真正动机,即表达自己对江山胜景的感激和解脱心理。然而,这种自由幻想只是更加凸显了现实对他的束缚。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寒江独钓的图景。江水一片碧波万顷,波光粼粼。孤舟上的渔父身着蓑笠,置身于天地之间,垂钓于深渊之中。他的钓钩入水,波纹四起,环环相随。这种空灵洒脱的境界令人感叹。接下来的两句“金鳞”描述了渔父垂钓的兴致,他不惜垂丝千尺,为了捕捉水下的金鳞。此时,渔父专注一念,神智清明,仿佛能感受到水下鱼儿在钓钩左右盘旋的情景。

词的下片描绘了渔父闭目凝神,心与鱼游的垂钩之乐。在这种快乐中,渔父抬头看着江天和山水,突然忘记了垂钓。最后三句描绘了江渔归晚的景象,水寒江静,满眼青山,渔父载着明亮的月光归家。这表达了一种置身江天、超脱尘世的追求,突出了渔父这种澄静澹远的境界,他漂泊而不问所至,正是词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整首词的构思和用意借鉴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语,将渔父的家风升华为一种摆脱世俗束缚、顿悟入圣的精神境界。词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贬谪后的心胸抱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取景设境具有象征意义,用意在于形象背后的暗示。尤其是最后三句“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直接以诗人的化境来写禅宗的悟境,用自然景象象征自己的觉悟和解脱,表达了词人由凡入圣的心志和胸怀。


诗文: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相关标签:山水写景寄情诉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