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天宝十二年,李白已经五十三岁了。这一年,他游历到了泾县蓝山,发现了一个叫做落星潭的地方。这个潭水清澈见底,周围环绕着蓝山,景色十分壮丽。李白被这个地方的美景所吸引,决定在这里停船休憩。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李白看到了一块石头,于是他决定在石头上写下一首诗,寄给他的朋友何判官昌浩。这首诗是李白对这个地方的赞美和思念之情的表达。他用诗歌的形式,将自己的心情和对朋友的思念倾诉出来。

这首诗大约是在安禄山反叛之前创作的。安禄山是当时的一位叛乱将领,他的叛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危机。李白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或许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动荡和危机的气息。他在这首诗中,也许是希望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情的诗句,来寄托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社会的期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展示了李白作为一位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美景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李白的创作背景和他对时代的思考。


诗文: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相关标签:写山劝诫友人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