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蓝山高耸入云,宛如一道墙壁,突兀而出,犹如鲸鱼的额头。它像一条横卧在清澈的深潭前的巨龙,势不可挡,仿佛要吞没掉落星之石。溪沙带着秋月的明辉,潭水摇荡着光芒,映照出寒山的翠碧。这样的美景真应该慢慢划船,细细品味,这样的清辉光彩真能留住游客的脚步。可惜您不能来此欢游,让我心中又惊又忧。我所期望的是您和我一起在这里选址占卜,盖起茅屋来炼制长生不老之药。
注释:泾溪:位于泾县西南一里处。蓝山:位于泾县西南六十里处,陡峭的悬崖下面就是落星潭。落星潭:位于蓝山下,相传晋朝时有陈霜兄弟在此捕鱼,看到一颗星星掉入潭中,因此得名。蓝山山腰上曾有一个石台,名为“放歌台”,又称为“饮酒台”,相传李白曾与汪伦等人在此饮酒放歌。蓝山上有一个瀑布注入山下,经过五里长的溪滩,最后汇入泾溪,这个滩子叫做“活泼滩”,因为李白曾在此游览过,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太白滩”。
何判官昌浩:判官是采访使和节度使的属员,他是幽州节度使的判官,也是安禄山的使者。何昌浩是泾县人,见过天宝十年时李白写给他的《赠何七判官昌浩》的诗和题解。他是李白的好友,李白曾多次写诗赠送给他。
蓝岑:即蓝山。
突兀:高耸的样子。
奔蹙:形容山势如奔跑或聚拢。
恨:深感遗憾。
君:指何判官。
惊惕:即警惕。
卜筑:选择地点居住。
结茅:筑起茅屋。
金液:指长生不老药。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译文及注释详情»
天宝十二年,李白已经五十三岁了。这一年,他游历到了泾县蓝山,发现了一个叫做落星潭的地方。这个潭水清澈见底,周围环绕着蓝山,景色十分壮丽。李白被这个地方的美景所吸引,决定在这里停船休憩。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李白看到了一块石头,于是他决定在石头上写下一首诗,寄给他的朋友何判官昌浩。这首诗是李白对这个地方的赞美和思念之情的表达。他用诗歌的形式,将自己的心情和对朋友的思念倾诉出来。
这首诗大约是在安禄山反叛之前创作的。安禄山是当时的一位叛乱将领,他的叛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危机。李白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或许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动荡和危机的气息。他在这首诗中,也许是希望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情的诗句,来寄托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社会的期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展示了李白作为一位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美景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李白的创作背景和他对时代的思考。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描绘蓝山的壮阔景色为主题,通过运用铺叙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蓝山的高耸和突兀。诗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蓝山悬崖怪石的倒影比喻为猛兽扑向潭下,形象地表达了其威势。接着,诗人描写了滩下的白沙与秋月的明亮对比,展示了活泼的景色。紧接着,诗人表达了这样的佳境可以吸引人驻足,雅俗共赏的意思。然而,诗人又表达了对友人未能与他一同欣赏这美景的遗憾和自己的警惕。最后,诗人劝告友人趁此机会脱身,归隐林下。整首诗通过描绘蓝山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忠告和期望。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