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山苍》原文赏析

  • tiáo
    shān
    cāng
  • [
    táng
    dài
    ]
    hán
  • tiáo
    shān
    cāng
    shuǐ
    huáng
  • làng
    sōng
    bǎi
    zài
    gāo
    gāng

原文: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


相关标签:写山写水

译文及注释

译文:哦,苍翠的中条山啊,浩荡的黄河水。你的波涛汹涌澎湃,一路奔流,流向远方;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挺立在高冈上。

注释:中条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唐朝名山,许多诗人都在此题诗。苍:深绿色。
黄河水:黄河之水。
波涛滚滚:形容波浪滔滔。
苍松翠柏: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原意。
高冈:山冈,指中条山。
首句已见山字,不应复出,故用高。 《条山苍》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短短的十六个字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具有绘画般的效果和山水动静的韵味。在韩愈以追求险怪为主的诗歌中,这首诗别具一格。

诗的开头三个字“条山苍”描绘了中条山的苍翠之色。仅用一个“苍”来概括,足以显示山势之大,整体呈现出一片浑然一色的景象。同时,诗人以河流作为比照和衬托,黄河流经中条山下,滔滔漭漭,浊浪排空,形成一片混黄之色,与苍翠之山色形成鲜明对比。诗歌通过描写景物,寄托了深远的寓意。高山和大河作为眼前的实景,“苍”和“黄”通过强烈的颜色对比,强调了视觉上的差异,达到了山水分明的艺术效果。

后两句进一步描写了河流和山脉。黄河之水因其浪涛汹涌,奔腾不息而呈现黄色。而山脉之苍则是因为满山的松柏,苍翠欲滴。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诗人通过这种描写,将人生岁月比喻为滔滔奔涌的黄河之水,一去不返;生命虽然短暂,但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却是永恒的,就像万古长青的松柏一样,永远存在于人间。“松柏在高冈”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有为、特立人间的宏伟理想。诗歌的境界宽广,格调高亢。而“浪波”和“松柏”一动一静,指向了一种深邃的人生哲理。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境界宽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它带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苍莽古劲,但格调更加高扬,描绘了苍山翠柏和急水洪流,成为诗人精神的寄托和志趣的象征。因此,可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描绘景物,更像是一首咏志之作。诗中展现了青年诗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形象,思想随着大河的宽广而广阔,志向随着苍山的高远而崇高,形象鲜明地展现出来。 《条山苍》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韩愈的照片
韩愈

韩愈于768年出生在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他是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因此也被称为韩吏部。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一起被认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被尊称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他的作品都被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他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主张恢复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于824年去世。

猜您喜欢

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宋代 寇准

寒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潮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进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宋代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剑客

唐代 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