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原文赏析

  • huàn
    shā
    ·
    xiǎo
    chóng
    lián
    yǒu
    yàn
    guò
  • [
    sòng
    dài
    ]
    yàn
    shū
  • xiǎo
    chóng
    lián
    yǒu
    yàn
    guò
    wǎn
    huā
    hóng
    piàn
    luò
    tíng
    shā
    lán
    gān
    yǐng
    liáng
  • shà
    hǎo
    fēng
    shēng
    cuì
    huí
    shū
    yuán
    jiǔ
    xǐng
    rén
    sàn
    chóu
    duō

原文: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相关标签:感叹惜时浣溪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楼重重门帘外面有燕子飞过。晚上红花的花瓣落在了亭子里。独自一人在栏杆边而感到寒冷。
因一阵轻风才看到那碧绿帘幕。几次稀稀疏疏的雨滴在荷叶上。酒醒来人都走了又有了忧愁。

注释: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过:飞过,过读平声。
晚花:春晚的花。红片:落花的花瓣。庭莎:庭院里所生的莎草。莎草为草本植物,叶条形,有光泽,夏季开黄褐色小花。
一霎:一会儿,一阵子。
几回疏雨滴圆荷:指的是一日之间好几次下雨,雨点打在圆圆的荷叶上。词句化用五代孙光宪《思帝乡》词:“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愁:在词中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境已经通过环境的描写得到了暗示。接下来的两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写的是帘内景物,从听觉所及落笔。这里的“楼台”、“杨花”、“帘幕”、“燕子”等意象,通过声音的传递,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起来。杨花飘落,燕子飞舞,给人一种春天即将过去的感觉。整个词的气氛由此变得更加凄凉,富贵的景象也随之消逝。

最后两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这里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等意象,通过色彩和气息的描绘,使整个场景更加柔和而宁静。梨花盛开,月色如水,杨柳摇曳,微风轻拂,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然而,这种美景却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逝去。

整首词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富贵者对光阴易逝、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词中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简洁而精准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富贵而又凄凉的氛围中。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晏殊的富贵词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赏析的对象。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晏殊的照片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他出生于抚州府临川城(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父亲是抚州府手力节级官员。晏殊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和他的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北宋词坛上享有盛誉,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他们的词作风格独特,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晏殊的词作以婉约清丽、含蓄深沉为特点,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他的词作流传至今,被誉为北宋词坛的代表之一。

晏殊的散文作品也颇具影响力,他的散文以叙事流畅、描写细腻为特点,常以历史典故和人物传记为题材,展现了他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晏殊在1055年去世,享年64岁。他的词作和散文作品为后世文人所推崇,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猜您喜欢

剑客

唐代 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谢中上人寄茶

唐代 齐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春雨

唐代 齐己

欲布如膏势,先闻动地雷。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霢霂农桑野,冥濛杨柳台。何人待晴暖,庭有牡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