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小路旁的花儿日渐稀少,郊野却是绿意盎然,高高的楼台在苍翠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好似那蒙蒙细雨乱扑人面。
黄莺躲藏在翠绿的树叶里,红色的帘子将飞燕阻隔在外,炉香静静燃烧,香烟像游动的青丝般缓缓上升。醉酒后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幽深的庭院。
注释:
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
红稀:花儿稀少、凋谢。意思是到了晚春时节。红:指花。
高台:高高的楼台,这里指高楼。阴阴见:暗暗显露。阴阴:隐隐约约。
不解:不懂得。
蒙蒙:形容细雨。这里形容杨花飞散的样子。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游丝转:烟雾旋转上升,像游动的青丝一般。
《踏莎行·小径红稀》译文及注释详情»
下,游丝转动,香烟上升,形成了一种静态的美感。这里的“静逐”也可以理解为香烟和游丝相互追逐,相互转动,增添了一种活泼的气息。
“燕子楼空,柳堤斜远。烟波江上,一帆风送。”这两句写江边的景色,燕子楼空,柳堤斜远,烟波江上,一帆风送。这里的景色与前文的室内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室内静谧,而江边却是烟波浩渺,一帆风送。这里的“燕子楼空”可以理解为燕子已经飞走了,楼空无人,寂寥凄凉。而“柳堤斜远”则表现出江边的曲折和遥远。整个景象给人一种落寞和凄凉的感觉。
全词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伤。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红稀”“绿遍”“树色阴阴”等,使词中的景色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词中也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情感,如“春风不解禁杨花”“炉香静逐游丝转”等,使词中的景色更加富有情感和生趣。整篇词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展现了暮春的美丽和哀愁,给人一种深美而含蓄的感受。
晏殊(991-1055),字同叔,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他出生于抚州府临川城(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父亲是抚州府手力节级官员。晏殊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和他的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北宋词坛上享有盛誉,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他们的词作风格独特,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晏殊的词作以婉约清丽、含蓄深沉为特点,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他的词作流传至今,被誉为北宋词坛的代表之一。
晏殊的散文作品也颇具影响力,他的散文以叙事流畅、描写细腻为特点,常以历史典故和人物传记为题材,展现了他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晏殊在1055年去世,享年64岁。他的词作和散文作品为后世文人所推崇,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