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二疏的赏析

赏析
此诗是陶渊明的一首赞美二疏的作品。诗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二疏实现“功成者自去”目标的积极评价;第二部分描写了二疏辞官回到乡里的场景;第三部分则描写了二疏归乡后的自由自在的日子和他们不屑于“近务”而每日邀请在一起饮宴的情景,最后以二疏所奉行的“道”经过时间的洗礼仍闪耀着光辉作结。

这首诗虽然在陶渊明的作品中不算很重要,但仍然有着深刻的意义。诗的写法基本上是敷衍史传,这是咏史诗的传统方式,但陶渊明在其中展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他通过直接叙述事实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关注二疏的功成身退,似乎有自喻之意,但重点并不在此。诗中尤其强调的是疏广“放意乐馀年”,不让子女当“啃老族”,这也曲折地表达了他本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最传神的描写是“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疏广通过“问金”来寄托自己的心意,但他的意图并未被族人理解,因此有必要“清言晓未悟”。疏广的行为表现了他的风流旷达和深谋远虑。金钱在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获取和使用。疏广的财富来自皇家的恩赐,是合法的,但他不打算留给子女,是因为担心他们因此而失去志向。陶渊明最重视的是疏广用来开导未觉悟者的那十六字“清言”。

陶渊明也不忌讳谈论钱财。据《宋书》本传记载,陶渊明曾明确地对亲朋说:“我想弹琴唱歌,需要一些资金,可以吗?”听到这话的人认为他是彭泽令。归隐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归去来兮辞》的序言中,他也提到了去彭泽当县令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些“公田之利”来喝酒。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二疏的功成身退,并通过描写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对金钱的看法,间接表达了陶渊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诗中的描写生动传神,通过对二疏的赞美和思考,展示了陶渊明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文: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厌厌阎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
间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余年,遑恤身后虑!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相关标签:写人赞美隐居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