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标野宴的赏析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王昌龄的内心矛盾和追求自由的心态。诗中描述了一个夏夜的聚会场景,夜晚的凉风、春酒和竹林给人一种放松自在的感觉。然而,这只是表面的安逸生活,诗人内心深处仍然被贬谪的苦所困扰。

诗中的“相携”和“就”这两个词,明显地表现了竹林聚会和纵情畅饮的放松举止,给人一种随夏夜凉风自在飘荡的感觉。这种描绘似乎是魏晋名士的文字风格,但实际上,作者王昌龄是一个充满激昂悲壮的血性文字的边塞诗人。他曾经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个追求功业的盛唐诗人。然而,他此时却被贬谪到龙标,宦游坎坷,心中难免有着沉重的负担。

诗中的“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并非没有,“莫道弦歌愁远谪”,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再深味一下开始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的描绘聚会畅饮的文字,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心灵深处的沉重和难以释怀。即使是欢聚、畅饮,也不能使被贬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这句诗自然而然地出现。诗中的“青山”和“明月”代表着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对象,也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喻,表现了对人生自由和追求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夜的聚会场景和表达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展现了王昌龄的复杂心态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人通过对青山明月的寄托,表达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


诗文: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相关标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