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以张良为主题,通过叙述他的事迹和评价来展现他的英雄形象。诗的开头用“虎啸”二字来指代张良的英勇事迹,但却用“未”字将其一笔带过,只从张良发迹前开始叙述。张良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韩国宰相,秦灭韩后,张良立志报仇,并用家财雇佣客人刺杀秦皇。诗中的“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了张良豪侠仗义、与众不同的品质。后两句描写了他椎击秦始皇的壮举。诗人将这一小节简洁地表达为“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接下来的一句“报韩虽不成”,表达了对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的遗憾。秦皇帝因此感到恐惧,立即“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勇胆略使得“天地皆振动”。接下来的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描述了张良改名潜匿下邳,并省略了他受黄石公书的经历,只用一个“智”字点明。通过改用反问的手法,使文气跌宕,不平铺直叙。最后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通过圯桥的古迹将现实与古人结合起来。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也有像张良一样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人才被发现和培养。整首诗通过叙述和评价张良的事迹,展现了他的英雄形象,并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