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端午的赏析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解读,该词是一首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同时也提到了屈原。词人通过托屈原之事,表达了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描写了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年轻人们身穿盛装,争渡观看龙舟比赛,而词人因为年纪大,对此不感兴趣,展现了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了季节。接下来写了自己的轻闲自在,但实质上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通过反面来表达情感。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下片赞颂了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进行了批评,认为这是对屈原的愚弄,表达了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开元曲先声。最后的“把似”两句表达了忧愤之情,设想了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他会有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蓼园词选》)。这是一句深刻而中肯的话,可谓先获我心。


诗文: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相关标签:端午节风俗吊古抒怀风情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