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是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创作的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它们被写在了小说中的“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中。这两组组诗的创作背景是曹雪芹对于庸俗低级的“才子佳人”式爱情的反对,以及对于背叛封建宗法秩序和儒家伦理道德的爱情的肯定。
在《红楼梦十二支曲》中,曹雪芹通过《枉凝眉》这首曲子,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的情景。林黛玉因为爱情的挫折而悲伤至极,最终泪尽而逝。这首曲子通过“谈情”而“谈政”,表现了作者对于自身命运的衰贬和对于爱憎的感受。尽管作者在《枉凝眉》中尖锐地提出了问题,但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无法给出正确的回答,因此陷入了苦闷之中。同时,作者也未能看到摆脱毁灭命运的政治出路,将封建叛逆者的歌颂变成了凄凉的挽歌。然而,尽管如此,作者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在他的爱憎褒贬中仍然是鲜明的。
总的来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这两组组诗,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他对于庸俗低级爱情的反对,以及对于背叛封建宗法秩序和儒家伦理道德的爱情的肯定。这些组诗中的《枉凝眉》一曲,虽然在回答问题和寻找政治出路方面存在局限,但仍然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态度。
诗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