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的赏析主要围绕苏洵的交游和自身境遇展开。
首联描绘了苏洵多年来与名流重臣的交游,以及他成为他们座上客的情景。苏洵自称“不才”,但实际上他也以自己为“王佐才”、“帝王师”,表现出怀才不遇之感。他将自己的“萧萧华发”与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相对照,表面自谦,实际上充满了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则写到了苏洵五年来的虚度光阴。他以“不堪”承接了首联中的“最不才”,以“延东阁”承接了首联中的“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但其中也含有牢骚之情。诗人以公孙弘喻韩琦好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他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苏洵在太常寺修纂礼书,费时五年,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在“闲”、“老”二字上得到了集中表现。
颈联则描绘了苏洵在重阳节中的愁绪。重阳节本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中度过。他用“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他内心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描绘苏洵的交游和自身境遇,展现了他的怀才不遇之感和内心的忧愁。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