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和韩魏公》原文赏析

  • jiǔ
    hán
    weì
    gōng
  • [
    sòng
    dài
    ]
  • wǎn
    suì
    dēng
    mén
    zuì
    cái
    xiāo
    xiāo
    huá
    yìng
    jīn
  • kān
    chéng
    xiāng
    yán
    dōng
    xián
    bàn
    zhū
    lǎo
    tái
  • jiā
    jié
    jiǔ
    cóng
    chóu
    guò
    zhuàng
    xīn
    ǒu
    bàng
    zuì
    zhōng
    lái
  • guī
    chōng
    hán
    shuì
    xīn
    shī
    bǎi
    biàn
    kaī

原文: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相关标签:重阳节感叹怀才不遇九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这个不才之人已经年老,竟然能够荣幸地在先生门下学习,金灿灿的酒器映照着我满头白发。

魏公,您对我如此看重,还宴请了我,我在曲台编写的那本书消磨了许多年华。

多少次重阳节我从忧愁中度过,多少次在酒醉中又壮起心志。

这个风雨之夜我辗转难眠,起来一遍又一遍地写下新的诗篇。

注释: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晚岁:作者时年五十六岁,故称。
金罍:泛指酒盏。
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九日和韩魏公》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英宗治平年间的重阳节。在十年前,苏洵已经四十八岁,他离开蜀地来到京城,受到了名臣韩琦和欧阳修的赞誉和推荐,但一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而十年后的重阳佳节,苏洵受邀参加了韩琦的家宴。在宴会上,韩琦赋诗《乙巳重阳》,而苏洵在当晚回到家后,便写下了这首诗。 《九日和韩魏公》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的赏析主要围绕苏洵的交游和自身境遇展开。

首联描绘了苏洵多年来与名流重臣的交游,以及他成为他们座上客的情景。苏洵自称“不才”,但实际上他也以自己为“王佐才”、“帝王师”,表现出怀才不遇之感。他将自己的“萧萧华发”与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相对照,表面自谦,实际上充满了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则写到了苏洵五年来的虚度光阴。他以“不堪”承接了首联中的“最不才”,以“延东阁”承接了首联中的“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但其中也含有牢骚之情。诗人以公孙弘喻韩琦好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他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苏洵在太常寺修纂礼书,费时五年,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在“闲”、“老”二字上得到了集中表现。

颈联则描绘了苏洵在重阳节中的愁绪。重阳节本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中度过。他用“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他内心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描绘苏洵的交游和自身境遇,展现了他的怀才不遇之感和内心的忧愁。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刻。 《九日和韩魏公》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洵的照片
苏洵

苏洵,字明允,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出生于1009年,是汉族,出生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苏洵是北宋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一起被称为“三苏”,并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散文,尤其擅长政论。他的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被誉为文坛上的佼佼者。

苏洵的代表作品是《嘉祐集》,这部作品流传至今。《嘉祐集》是一部集合了苏洵的多篇散文作品的文集,其中包含了他的政论文章,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见解。

苏洵在文学界的地位非常高,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散文风格深受后人推崇,被誉为北宋散文的代表之一。

苏洵于1066年去世,享年57岁。他的去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作品和影响力仍然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研究和欣赏。

猜您喜欢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宋代 吴文英

明月枝头香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镜古。秋明白鹭双飞处。
自摘霜葱宜荐俎。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九日寄秦觏

宋代 陈师道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大有·九日

宋代 潘希白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