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赏析

  • sòng
    shí
    chāng
    yán
    shǐ
    使
    beǐ
    yǐn
  • [
    sòng
    dài
    ]
  • chāng
    yán
    jìn
    shì
    shí
    shǐ
    shǔ
    suì
    weì
    xué
  • qún
    ér
    xiān
    jūn
    chāng
    yán
    cóng
    páng
    zǎo
    dàn
    jiā
    xiāng
    jìn
    yòu
    qīn
    shèn
    xiá
  • chāng
    yán
    jìn
    shì
    yǒu
    míng
  • hòu
    jiàn
    cháng
    shāo
    zhī
    shū
    xué
    shǔ
    duì
    shēng
    weì
    chéng
    ér
    feì
  • chāng
    yán
    wén
    feì
    xué
    suī
    yán
    chá
    shèn
    hèn
  • hòu
    shí
    nián
    chāng
    yán
    rén
    shǒu
    guān
    fāng
    xiāng
    wén
  • zhuàng
    nǎi
    néng
    gǎn
    huǐ
    cuī
    zhé
    xué
  • yòu
    shǔ
    nián
    yóu
    jīng
    shī
    jiàn
    chāng
    yán
    cháng
    ān
    xiāng
    láo
    wèn
    píng
    shēng
    huān
  • chū
    wén
    shí
    shǔ
    shǒu
    chāng
    yán
    shèn
    chèng
    shàn
  • wǎn
    xué
    shī
    suī
    dāng
    wén
    zhōng
    shèn
    cán
    wén
    chāng
    yán
    shuō
    nǎi
  • jīn
    shí
    nián
    yòu
    lái
    jīng
    shī
    ér
    chāng
    yán
    guān
    liǎng
    zhì
    nǎi
    weí
    tiān
    chū
    shǐ
    使
    wàn
    wài
    qiáng
    hàn
    zhī
    tíng
    jiàn
    peì
    cóng
    shǔ
    bǎi
    sòng
    chē
    qiān
    chéng
    chū
    mén
    kǎi
    rán
  • weí
    ér
    shí
    jiàn
    chāng
    yán
    xiān
    jūn
    páng
    ān
    zhī
    zhì
    guì
    guài
    chāng
    yán
    yǒu
    gǎn
    zhàng
    shēng
    weí
    jiāng
    weí
    shǐ
    使
    zhé
    chōng
    kǒu
    shé
    zhī
    jiān
  • wǎng
    nián
    péng
    rèn
    cóng
    gōng
    shǐ
    使
    hái
    weí
    yán
    yuē
    chū
    jìng
    宿
    驿
    tíng
  • wén
    jiè
    shǔ
    wàn
    chí
    guò
    jiàn
    shuò
    xiāng
    zhōng
    yǒu
    shēng
    cóng
    zhě
    rán
    shī
  • míng
    shì
    dào
    shàng
    shàng
    xīn
    diào
    jìn
  • fán
    suǒ
    kuā
    yào
    耀
    zhōng
    guó
    zhě
    duō
    leì
  • zhōng
    guó
    zhī
    rén
    huò
    zhì
    zhèn
    ér
    shī
    weí
    xiào
  • zhī
    shèn
    zhě
    fèng
    chūn
    jūn
    shǐ
    使
    mào
    dùn
    zhuàng
    shì
    jiàn
    jiē
    jiàn
    shì
    yǒu
    píng
    chéng
    zhī
  • jīn
    zhī
    xiōng
    zhī
    néng
    weí
  • mèng
    yuē
    shuō
    rén
    miǎo
    zhī
  • kuàng
    qǐng
    weí
    zèng

原文: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
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相关标签:序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昌言考进士科目的时候,我才只有几岁,还没开始学习。回忆当年我跟一群孩子在父亲身边嬉戏玩耍,昌言也在旁边,还曾拿来枣儿栗子给我吃;两家住得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所以彼此十分亲昵。昌言应考进士科目,一天比一天出名。我后来渐渐长大,也稍稍懂得要读书,学习句逗、对对子、四声格律,结果没有学成而废弃了。昌言听说我废弃了学习,虽然没有说我什么,而细察他的意思,是很遗憾的。后来过了十多年,昌言进士及第,考中第四名,便到各地去做官,彼此也就断了音讯。我日益成长壮大,能够感到悔恨了,便痛改前非而恢复学习。又过了几年,我游历京城,在汴京遇见了昌言,便彼此慰劳,畅叙平生以来的欢乐。拿出文章十多篇,昌言看了很高兴,并且夸我写得好。我学习开始晚,又没有老师指导,虽天天作文,内心一直十分惭愧;等听到昌言的话后,于是颇为自喜。到现在又十多年过去了,再次来到了京城,而昌言已经身居两制,他作为朝廷使者,要出使到万里以外的那些强悍不屈服的契丹朝廷,要树立大旌旗,跟随的骑士多达几百骑,送行的车辆有上千辆,走出京城大门情绪慷慨激昂。我自思忖,孩童时代见到昌言在先父身旁,那时怎么会料想他会走到这一步了?一个人富贵起来并不奇怪,而我对昌言的富贵特别有所感触啊!大丈夫活着不去当将军,能当名使臣,用口舌辞令在外交上战胜敌人就足够了。前些年彭任跟随富弼公出使契丹,曾对我说:“出了国境之后,住宿在驿亭。听到披甲战马几万骑驰聘而过,宝剑和长矛互相撞击,整夜不绝于耳,跟随之使臣惊慌失色。等到天亮了,只见道路上的马蹄印了,心中的余悸还难平息,好像心要跳出来似的。”大凡契丹用来向中国炫耀武力的手段,多为这类事情。中国去的使者,没有识透他们这类手段,因之而有的人甚至震惊害怕到哑口无言,让外族人嗤笑。唉!这是多么的没有思考力啊!古代奉春君刘敬出使到冒顿去,壮士大马都藏

注释:
昌言:人名,指作者的亲戚。
进士科目:指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目,是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科目。
枣儿栗子:指昌言给作者吃的食物。
亲昵:亲密。
废弃:放弃。
遗憾:感到遗憾。
及第:指考试合格,取得官职。
做官:指担任官职。
断了音讯:失去联系。
悔恨:后悔。
痛改前非:彻底改正错误。
晚:晚年。
京城:指北京。
汴京:指汴州(今河南开封)。
慰劳:安慰。
畅叙:畅谈。
文章:指写的作品。
自喜:自我庆幸。
两制:指两府,即内阁和外阁。
朝廷使者:指代表朝廷出使的官员。
契丹朝廷:指辽朝的朝廷。
大旌旗:指庄严的旗帜。
骑士:骑兵。
孩童:指小时候。
先父:指已故的父亲。
富贵:指昌言的地位和财富。
名使臣:指有名望的使臣。
辞令:辞章礼仪。
契丹:指辽朝的契丹族人。
彭任:人名,指作者的朋友。
富弼公:指富弼,北宋时期的政治家。
驿亭:驿站。
披甲战马:指穿着盔甲的战马。
余悸:心中的恐惧。
契丹用来向中国炫耀武力的手段:指契丹朝廷用来展示武力的方式。
嗤笑:嘲笑。
思考力:思维能力。
奉春君刘敬:指刘敬,北宋时期的使臣。
冒顿:指辽朝的冒顿部。 《送石昌言使北引》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这篇评析主要是对一篇赠序进行分析。该赠序是苏洵在嘉祐元年九月为石扬休写的,目的是让他在出使北国的过程中借鉴历史经验,发扬民族正气,夺取外交胜利。

文章首先回忆了苏洵和石扬休之间的亲密交往,表达了对石扬休奉使强虏实现平生抱负的佩服和信任,充满了劝勉之情。这一段展示了作者对石扬休的赞赏和支持,为后面的分析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一段回顾了历史情况,剖析了强虏的本质,并指出藐视强虏是唯一正确的态度。这一段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揭示了强虏的真实面目,强调了对强敌的轻视是正确的态度。这种分析和观点的提出,展示了作者对外交策略的思考和主张。

整篇文章用语简练,通过数百言的篇幅,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作者的观点明确,语言精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风格和表达方式令人敬佩,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大家风范。

综上所述,这篇赠序通过回忆亲密交往、剖析历史情况,表达了对石扬休的赞赏和支持,同时提出了对强虏的藐视态度。文章语言简练,发挥得淋漓尽致,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大家风范。 《送石昌言使北引》评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洵的照片
苏洵

苏洵,字明允,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出生于1009年,是汉族,出生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苏洵是北宋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一起被称为“三苏”,并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散文,尤其擅长政论。他的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被誉为文坛上的佼佼者。

苏洵的代表作品是《嘉祐集》,这部作品流传至今。《嘉祐集》是一部集合了苏洵的多篇散文作品的文集,其中包含了他的政论文章,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见解。

苏洵在文学界的地位非常高,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散文风格深受后人推崇,被誉为北宋散文的代表之一。

苏洵于1066年去世,享年57岁。他的去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作品和影响力仍然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研究和欣赏。

猜您喜欢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代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纍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
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暮年三宠诗 其三 些儿

明代 王佐(汝学)

象牙谩与虎须评,槐柳微签亦可情。
老景关门多宿物,用时积否肯留行。
来如病体逢砭石,过似伤民见太平。
可惜汉家张柱史,不曾相识过平生。

解友兄王宗一

明代 王佐(汝学)

几人回首愧朝班,此客空弹贡禹冠。
江国草花三月暮,客毡风雨十年寒。
闲来觅句空搔首,老去悲秋强自宽。
万事看来忙不得,不如高卧且加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