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一阵疾风把雨云吹垮,明净的江面上飘着绚丽的晚霞。我舟泊岸边,系好了船缆,只见树丛中的祠庙周围,飞旋着一群群求栖的乌鸦。唉,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我举杯想畅饮可又不堪酒力,自己早已愁白了头发!
我曾十年飘泊,寄人篱下,佳节里哪有心思赏花观景,真是白白辜负了故乡的菊花。登高望远,我的心与你同在,永难忘却年轻的风流,年轻的潇洒。今天,我虽然老了,但逢此良辰,怀想你的绵绵情意越发增加。呵,像你秦觏这样的少年豪俊之士步此时岂能不结伴登高、饮酒戏耍?狂写风吹落帽那样的诗篇,定能胜过那孙盛、孟嘉!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秦觏(gòu):作者的年轻朋友,著名词人秦观的弟弟。
明:明净。
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
丛祠:草木丛生处的祠庙。
清尊:酒杯。
欺白发:指年老易醉。
负:辜负。
心如在:一颗心如同在你身边。
意有加:感慨更多。
淮海少年:指秦觏。
乌纱:指帽子。“九日落帽”是重阳登高的典故(见赏析部分)。
《九日寄秦觏》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宋代诗人苏轼在1087年被推荐为徐州教授的经历。徐州是苏轼的家乡,他在返回家乡赴任的路上遇到了重阳佳节。此时,苏轼想起了仍然在京师旅居的好友秦觏,心中感到了一种惆怅的情绪。于是,他决定用诗歌寄给秦觏,表达自己内心的万千感慨,并鼓励朋友要有所作为。 《九日寄秦觏》创作背景详情»
,因此诗人说“向老逢辰意有加”。接下来的两句“独有秋风知我意,吹落黄花满地金”则是表达对秦觏的慰勉之意。诗人认为,只有秋风能够理解他的心情,秋风吹落的黄花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诗人希望秦觏能够像黄花一样,不畏艰难困苦,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两句“独有秋风知我意,吹落黄花满地金”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激励。诗人认为,自己虽然曾经流离失所,但是他的才华和志向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他仍然有追求卓越的决心和信心。他希望自己能够像秋风一样,能够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吹落一切阻碍自己前进的困难,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金色的光辉。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引子,通过描绘重阳佳节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诗人通过寄托情感和激励自己和朋友的话语,表达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又有对未来的期望和激励,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友谊的珍视。
《九日寄秦觏》赏析详情»
陈师道(1053~1102)是北宋时期的官员和诗人。他的字是履常,号称后山居士,是汉族,出生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在元祐初年,苏轼等人推荐他的文才和行为,使他成为徐州的教授。后来,他历任太学博士、颖州教授和秘书省正字。陈师道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思,因此被称为“闭门觅句陈无己”。他是苏门六君子之一,也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除了诗歌,他还擅长写词,他的词风格与诗相似,以拗峭惊警见长。然而,他的诗和词存在内容狭窄、词意艰涩的问题。他的著作包括《后山先生集》,他的词作有《后山词》。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