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龚自珍的一首词进行解读。词的上半阕描述了作者十七岁以来十五年间的坎坷经历,通过使用“纵横”和“箫剑双负”等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他怀才不遇和悲哀多的心情。其中,“纵横”指的是他的才能大,而“泪纵横”则表示他的悲伤和失意。同时,“箫心”和“剑名”分别代表了生活中的幽情亲情和人生追求和志向抱负,而二者“双负”则表明作者只赢得了泪水。
词的下半阕进一步描写了作者个人生活的悲哀。他表示春天来临时,连个关心的梦都做不成,暗示自己没有人关心他,也没有倾注关心的对象。作者并不是真正地表达关心,而是希望能做个关心梦,这种凄怨哀伤的情感在话语中表现得十分沉痛。此外,作者还巧妙地使用了两个“飘零”,以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他为了功名南北奔波的经历和自我安慰的复杂心情。最后一句话揭示了作者一生漂泊无定的命运,虽然他有些悔怨,但已经不再看重这些,因为他已经信奉佛教。
据史料记载,龚自珍在道光三年开始信佛。他回乡后与江沅、贝墉等几个佛门俗家弟子一起学佛,还参加了拜佛诵经。在他的许多诗歌中,都可以看到他学佛的痕迹,他将佛经上的语言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中。实际上,作者通过学佛来寻求解脱自己在考场上失意的感觉,这也是当时许多失意文人常常采取的方式。然而,读完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苦涩和同情,这正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