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赏析了前人的碑帖,并阐述了作者自己的书法美学思想。诗人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诗的前八句赞扬了王羲之、颜真卿、徐家父子、李斯、李阳冰等书法大家的碑帖。诗人举了几个比较突出且自己喜欢的例子。首先,诗人称赞王羲之的《兰亭序》虽然已被埋葬,但他的墨述仍然有着强大的笔力。接着,诗人赞扬颜真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他的字体瘦劲有力。诗人引用《书苑菁华》中的话,称颜真卿等人敢于突破古法,创新书法风格。诗人再次表达了对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佩服之情。接下来,诗人赞扬徐浩父子的字体锋利有力。最后,诗人提到李斯的《峄山碑》虽然原碑已毁,但后人仍然传刻,他的笔法被李阳冰继承下来。从以上几种碑帖来看,诗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有继承和发展的。
接着,诗人在“杜陵评书瘦硬”这四句中阐述了自己的美学思想。诗人不同意杜甫的观点,认为不能以“瘦硬”作为评论书法的标准。他认为书法艺术的风格应该多样化,不应强求一律。他通过比喻杨玉环和赵飞燕的体态来说明,不同的风格都有各自的美。诗人明确主张书法艺术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评价了前人的碑帖,阐述了作者的书法美学思想,赞扬了前人的创新和发展,并主张书法艺术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