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秦楼月》是一首描写南渡词人向子諲对失去的国土和故国的思念之情的词作。词的结构分为上下两阕,词意可分为三层。
首先,词的起首三字“芳菲歇”写出了春光消逝的景象,给人一种虚实交融的感觉。接着,词人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他登高望北,却无法看到故国的身影。这句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悲伤和痛苦,对于一个爱国之情的南渡词人来说,失去国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然而,如果一味沉浸在悲伤之中,就会失去词的艺术性。因此,词人转而写景,描述了眼前的迷离烟水和朦胧山色。这一景象既是对“故园目断伤心切”的丰富和扩展,又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具体和形象化。无边无际的自然山水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情感的悠远的惆怅,使得词人的情感与景色相融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下阕的“可堪”二字则进一步深化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词人思念故国的原因是因为“更近乾龙节”,乾龙节是北宋钦宗赵恒的生日。通过这两个字,词人将对故国的思念与帝王的象征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帝王的期待。
总的来说,《秦楼月》通过描写景色和表达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词人对失去的国土和故国的思念之情。词中的景色描写既是对情感的丰富和扩展,又使情感更加具体和形象化。通过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词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使得《秦楼月》成为一首令人读后慷慨悲凉、数百年后依然能感受到其慷慨磊落之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