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再用前韵的赏析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苏轼的《凤翔府》进行解读。文章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写了苏轼旅途中的辛劳和归来后的疲惫,以及他在梦中化为蝴蝶的象征意义。下片则着重抒发了苏轼归来后的牢骚情绪和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

上片中,苏轼带着酒意冒着山中阵雨匆匆赶路,形象狼狈不堪。归来后,他连衣服都没有脱,就躺在床上睡着了,睡得非常香甜,连城里报晓的钟鼓声都没有听到。这些描写除了表现出天气变化和人已归来之外,更主要地展现了旅途的极度疲劳。苏轼还在梦中化为蝴蝶,一身轻松,这是用典,表达了他结束旅途生活后的轻松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他超然物外的淡泊功名的意识。

下片中,苏轼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牢骚。他说自己老去才都尽,归来计划未完成,这是反用或借用前人诗意,表达了他内心的不满和不平。这可能是因为宋仁宗嘉祐八年正月,苏轼被调离凤翔府,陈希亮来代替他,陈氏驭下严肃,不假人辞色,而苏轼年轻气盛,与之争议,胸中不平,时常流露于笔端。虽然苏轼当时只有28岁,还远谈不上“老去”,但这是宋人一种文化心态,喜欢称呼自己为“老”。苏轼在其他作品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接着,他写道“求田问舍笑豪英”,用典故比喻辞官归隐,而“笑豪英”则是指为英雄豪杰所耻笑,因为退隐等于放弃了苏轼早年立下的报国壮志。这句表达了苏轼进退两难的心情,而后他在诗词中反复抒写这种情绪,展现了他对仕途和人生的一种文化思考。

最后一句“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是因为凤翔有一条湖边的沙路,苏轼喜欢这条路,因为可以避免泥泞,所以他自己爱走这条路。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苏轼对自己的选择的肯定和坚持。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通过对苏轼《凤翔府》的解读,揭示了苏轼旅途中的辛劳和归来后的疲惫,以及他内心的牢骚情绪和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同时,也展现了苏轼对仕途和人生的一种文化思考。


诗文: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相关标签:旅途抒情愉悦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