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再用前韵》原文赏析

  • nán
    ·
    zài
    yòng
    qián
    yùn
  • [
    sòng
    dài
    ]
    shì
  • dài
    jiǔ
    chōng
    shān
    shuì
    wǎn
    qíng
    zhī
    zhōng
    bào
    tiān
    míng
    mèng
    rán
    dié
    shēn
    qīng
  • lǎo
    cái
    jìn
    guī
    lái
    weì
    chéng
    qiú
    tián
    wèn
    shè
    xiào
    háo
    yīng
    biān
    shā
    miǎn
    xíng

原文: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相关标签:旅途抒情愉悦南歌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当山中下雨时,我就冒雨去喝酒;傍晚天气晴好时,我就穿着衣服睡觉。不知道报时的钟鼓何时响起,我在酣睡中,像蝴蝶一样快乐自在。

人老了才发现,还无法实现隐居的愿望。我经营家产引来人们的嘲笑,他们不知道我只想在湖边没有泥土的地方悠闲地散步而已。

注释:和衣:睡觉时不脱衣服。
梦里栩然蝴蝶: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从前他梦见自己变成了翩翩飞舞的蝴蝶,自由自在地游荡,忘记了自己是庄子。突然醒来,他觉得自己是庄子。这时,他自己都迷糊了,是庄子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子呢?栩然:是“栩栩然”的省文(见《齐物论》),相当于“翩翩然”,形容蝴蝶飞舞的样子。
老去才尽:引用自杜甫的《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此处反其意而用。
归来计未成:引用自郑谷的《兴州江馆》:“向蜀还秦计未成,寒蛩一夜绕床鸣。”
求田问舍:指购买田地和房屋。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刘备曾对许汜“求田问舍”表示极度鄙视。 《南歌子·再用前韵》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的二月份。当时,苏轼担任凤翔通判,他前往长安(今西安)途中,经过了岐山和宝鸡,最终来到了终南山。在这次旅途中,苏轼遇到了晴雨交替的天气变化。这种变化的景象引发了苏轼内心深处的情感,他被景色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记录了苏轼在旅途中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这篇创作背景为苏轼的词作增添了一份浪漫和情感的色彩,使得这首词更加生动和有趣。 《南歌子·再用前韵》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苏轼的《凤翔府》进行解读。文章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写了苏轼旅途中的辛劳和归来后的疲惫,以及他在梦中化为蝴蝶的象征意义。下片则着重抒发了苏轼归来后的牢骚情绪和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

上片中,苏轼带着酒意冒着山中阵雨匆匆赶路,形象狼狈不堪。归来后,他连衣服都没有脱,就躺在床上睡着了,睡得非常香甜,连城里报晓的钟鼓声都没有听到。这些描写除了表现出天气变化和人已归来之外,更主要地展现了旅途的极度疲劳。苏轼还在梦中化为蝴蝶,一身轻松,这是用典,表达了他结束旅途生活后的轻松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他超然物外的淡泊功名的意识。

下片中,苏轼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牢骚。他说自己老去才都尽,归来计划未完成,这是反用或借用前人诗意,表达了他内心的不满和不平。这可能是因为宋仁宗嘉祐八年正月,苏轼被调离凤翔府,陈希亮来代替他,陈氏驭下严肃,不假人辞色,而苏轼年轻气盛,与之争议,胸中不平,时常流露于笔端。虽然苏轼当时只有28岁,还远谈不上“老去”,但这是宋人一种文化心态,喜欢称呼自己为“老”。苏轼在其他作品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接着,他写道“求田问舍笑豪英”,用典故比喻辞官归隐,而“笑豪英”则是指为英雄豪杰所耻笑,因为退隐等于放弃了苏轼早年立下的报国壮志。这句表达了苏轼进退两难的心情,而后他在诗词中反复抒写这种情绪,展现了他对仕途和人生的一种文化思考。

最后一句“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是因为凤翔有一条湖边的沙路,苏轼喜欢这条路,因为可以避免泥泞,所以他自己爱走这条路。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苏轼对自己的选择的肯定和坚持。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通过对苏轼《凤翔府》的解读,揭示了苏轼旅途中的辛劳和归来后的疲惫,以及他内心的牢骚情绪和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同时,也展现了苏轼对仕途和人生的一种文化思考。 《南歌子·再用前韵》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南歌子·见说东园好

宋代 苏轼

见说东园好,能消北客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枫缬,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

南歌子(歌或作柯,一名春宵曲)

唐代 温庭筠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
作鸳鸯。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
逐香车。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
百花时。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转,
感君心。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
对芳颜。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
恨春宵。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
为思君。

南歌子(陆义斋燕喜亭)

宋代 张炎

窗密春声聚,花多水影重。只留一路过东风。围得生香不断、锦熏笼。
月地连金屋,云楼瞰翠蓬。惺忪笑语隔帘栊。知是谁调鹦鹉、柳阴中。